过去两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达7835.5亿元,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本报讯 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记者在4月8日召开的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中央财政“三农”支出2006年和2007年达7835.5亿元。与此同时,地方各级财政也都大幅度增加了支农投入,形成了各级财政上下齐动、共同增加投入的良好局面。
过去两年,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之强、资金规模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4月8日在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各级财政在加大“三农”投入的同时,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过去两年,中央财政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品种和范围,补贴品种由单一的粮食作物扩大到棉花和油料作物,并进一步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在此基础上,支持提高肉类、食用植物油和奶制品生产能力和市场供给能力,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深入研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认真落实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基本口粮田建设、后续产业发展等措施。针对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提出扶贫开发由专项扶贫转变为综合扶贫的新思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支农资金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廖晓军说,整合支农资金已成为两年来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各级财政部门成功地探索了不同类型的支农资金整合模式,初步形成了中央、省、县3个不同级次的支农资金整合格局。
廖晓军指出,去年开展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财政支农机制创新。财政部明确了支农资金管理10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为今后各地、各部门加强和规范支农资金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清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重大支农资金监督检查。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方式,采取了加大贴息资金力度、切块下达资金、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等改革措施,变单一的直接补助方式为综合性的激励引导政策,进一步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此外,进一步完善支农投入民办公助机制,积极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大力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了增产增效双重目标。
廖晓军表示,两年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涉农民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财政大力支持城乡统筹发展,财政投入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有力地支持了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文化事业等社会事业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种民生问题逐步得到破解,并取得明显成效。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标志,开始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方向迈进;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为标志,开始向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转变;以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标志,开始向基本实现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方向努力等,切实做到了让城乡居民共沐公共财政阳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