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2009年两岸四地农业合作论坛论文集
論海南省建立新農村新策略新思維
台灣神農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 廖樹宏
摘要
新農村的實質內涵有三,一為農業科技化,二為農業生態化,三為農業商業化,是代表新農村必須依賴科技,讓農民農業工作的產前、產中、產後科技效率化,以提高農民所得,也是代表新農村必須是與萬物共生,形成自然生態,讓其形成自然循環鏈,合諧共存的生態體系,更是代表新農村必須面對市場經濟,形成一種內需化通路,亦為建通路賣通路。
建立新農村的目的,無外乎,是提高農民所得,並提昇社會地位;建立特色濃村,並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現代化,並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換言之,建立新農村的真諦是讓農民發財,讓農村聚財,讓農業滾財。
一、前言
新農村的意義代表是一種轉型,是一種創意,是一種經濟行為的具體表現;轉型謂之突破傳統的行為,創意謂之創造新的理念,經濟行為謂之面對市場的挑戰。新農村的核心價值在於建立新的經濟概念與新的產業鏈。隨著經濟的發展階段不同,有不同闡述的意義,並非一成不變,但有一定軌跡可循。反觀大陸的新農村在於追求產業化的效率,台灣新農村在於追求資源整體的效益。
新農村的實質內涵有三,一為農業科技化,二為農業生態化,三為農業商業化,是代表新農村必須依賴科技,讓農民農業工作的產前、產中、產後科技效率化,以提高農民所得;也是代表新農村必須是與萬物共生,形成自然生態,讓其形成自然循環鏈,合諧共存的生態體系;更是代表新農村必須面對市場經濟,形成一種內需化通路,亦為建通路賣通路的觀念。
新農村原為農民生活與生產的基地,新農村是另一種不同的觀念,其發展應以經濟為首要,讓農民獲得高效益的所得,其次以社會為重,讓農村合諧建立安和樂利的社會,再次以政治為主,讓國家政治安定。
二、海南新農村的觀念架構
(一)新農村的組織架構
新農村的觀念架構可由圖一得知,第一種是都市型休閒農業,第二種是鄉村型旅遊農業,第三種偏遠型文化農業。這三種類型的組織架構係由農民的自覺心為核心,受到區位、產業、文化與資源的影響與支配,建立不同的產業特色,受到消費者區位的影響;區位近都市成為都市型休閒農業,區位近城市成為鄉村型旅遊農業,區位較為偏遠成為偏遠型文化農業,最後由政府支持形成一種特色農業,讓其永續經營。
第一種都市型休閒農業
(二)新農村的組織因素
新農村的組織因素可分為三層,第一層最重要是農民的自覺觀念,能否接受新觀念,跳脫傳統的生產方法,跳脫使用土地的傳統觀念,跳脫農業價值的新觀念,這是接受新觀念的自覺心,這種自覺心採菁英主義由一群人來帶領與引導,不是個人的英雄主義,或是個人的創意來做試驗,是集體創作來改造創立新農村,亦是農村的新意識。
第二層的第一個因素區位,決定農村產品的運輸成本,也決定農村的集客力。第二個因素是產業,產業可以更新,可以改變,不受氣候、不受土壤的影響,僅受消費者消費能力與習慣決定之。第三個因素是文化,決定農村素質的水平,與服務的品質,文化是自然形成的風俗習慣,具有優良的美德,值得學習與傳承。第四個因素是資源,是可遇而不可求,好山、好水、好美麗是與生俱來,不是人為所能創造的。
第三層是消費者與政府,消費者的所得與習慣決定新農村的發展方向,成熟的都市與新興的都市都能影響新農村的走向。政府是政策支持者,當新農村發展偏差時是導正者,當新農村衰退時是支持者,當新農村興旺時是獎勵者。
(三)新農村的組織功能
新農村的組織功能的發揮可分為三階段,茲分述如次:
1.第一階段:緣起一群能人的理念
新農村的農民自覺心,來自於一群能人接受外界的新觀念,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與優勢資源,必須改造環境資源,轉型環境資源,創造可利用的新資源,建立產業的新價值鏈,提升生活品質與價值,這是自行評估的結果所造成的自覺心。
2.第二階段:接受消費者消費傾向
新農村的硬體建設傾向都市人的生活習慣,其產業調整受到都市人消費者的理念影響,例如有機農業的生產的流行。所以都市人的需求往往影響新農村發展的方向,又為迎合都市人的需求,新農村可能成為都市人紓解壓力的寂寞、無聊、發呆的產業。
3.第三階段:主導消費者的消費理念
新農村的農民知識水平提升、所得提高、無形中建立社會重要地位,成為農業老師,引領消費者的體驗與養生;新農村在第三階段成為新農業的創意農業。
三、海南新農村的操作架構
(一)新農村的操作架構
新農村的操作架構建構在農業產業化為主體所形成的系統,如圖二所示,農業產業化是由三個因素所組成,茲分述如次:
1.組織化:
新農村的效率化必須依靠組織化,而組織化在農村形成非常困難,因為每個農民是自主個體,無需依賴團體才能生存,況且農村幾乎維繫於血親與姻親的關係,無法形成利益的團體。在新農村中要形成組織化必須利用產銷關係,形成最初級的產銷班,再依利益關係形成農業專業合作社,最後形成有金融功能的農協會。
2.科技化:
新農村的科技化必須依賴農村三寶,一為育苗中心,二為代耕中心,三為有機堆肥場,也就是育苗中心可以縮短控管生產期間,保證品質與量產,確保農民的收入;代耕中心讓農業生產機械化與效率化,不受農村勞力的老化與婦孺化的影響;有機堆肥場讓農村生態形成循環,使農村生態化,強化有機生產的理念。
3.品牌化:
新農村的品牌化必須依賴情境包裝、低溫生鮮與祕方加工,形成通路化。新農村是集合初級產業、次級產業、三級產業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業,所以本身是一種通路。因此情境包裝是讓產品提升附加價值,祕方加工是產生另一形式的附加價值,低溫生鮮是產生直銷的附加價值。
由此可知組織化、科技化、品牌化是建立農產品上游、中游、下游一體化,亦是農業產、供、銷一條龍的意義。
(二)新農村的操作理念
新農村的操作理念必須有優先順序,不能做跳躍式的發展,否則被中小企業或農村企業所取代,其危機是不堪設想。就誠如一句話「大陸的農村要發展就看企業,企業到那個農村,那個農村就發展」我們不希望這句話成為發展新農村的術語。新農村的發展操作理念必須先有組織化,是真正由農民所成立的農民組織,不含企業成分在內,其次再引科技化進駐,最後品牌化由農民組織建立真正通路。
如果新農村的操作理念先由品牌化做起,必需集技術與資金,由企業取代,那農業變成企業的附屬品,為其服務,將永不翻身。如果由科技化做起,必引進資金才能量化,亦為企業所取代,不管是農業企業或是中小企業,農村的技術與農產品市場為其所操縱,農民提高所得僅是一時性。
新農村的操作理念首重組織化,組織化確是不容易,但有關單位必須要有耐心,讓農民多看、多聽、多學,讓其真正體會組織化的重要性,讓其能由組織化得到實質性利益,開展組織化才能相得益彰。
(三)新農村的操作功能
新農村的操作功能的發揮可分為三階段,茲分述如次:
1.第一階段:通路決定組織再決定技術
新農村由能人了解通路的重要,集有志一同成立生產組織,再集資金引進技術,發展新農村的經濟,讓生產組織獲利擴大之,使新農村形成產業化農村。
2.第二階段:由產業化新農村建立新休閒農村
新農村因產業化在經濟上,已立於不敗之地,可引用其新產生的文化與區位優勢建立集客力,利用休閒產業增加其附加價值。
3.第三階段:新休閒農村利用有機產業建立體驗養生農村
新農村為建立產、供、銷一體化與內需化,就其休閒農村轉型為體驗養生農村更提高其附加價值。
四、海南新農村的永續經營
海南新農村的永續經營應建立於消費者農村,農業故事化,農村節慶化,品牌行銷化與導覽解說制度等五個因素,事實上消費者農村是大概念,實際上是利用導覽解說去貫穿故事化,節慶化與行消化三個部份讓其活化,其關係如圖三所示。
(一)建立農村故事化
新農村要當消費者農村必須故事化,將農業生產編成故事或穿插農業文化故事,如果以賣生態的觀念來收門票,必須讓消費者感受物超所值。所以故事化變成很重要的方法。
農業故事化除了在中原文化外,在偏遠地區很難與歷史文化或人物連在一起編故事。農業生產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故事,這種故事可以深度化變成一種知識或一種智慧,理所當然變成故事化,故事化可以口傳,也可以文件化,讓其流傳,成為新農村的新形象。
(二)建立農村節慶化
新農村的節慶化是一種集客力,是讓農村聚財的一種具體表現方法,也是改變農民敬天感恩的作法,以前謝平安是一種消費請客付錢,顯示自己的能力,建立朋友互動的關係;現在利用節慶化的敬天感恩,是一種消費請客收錢,顯示自己人脈通路,建立朋友客人的互動關係。
節慶化是農業產業化最高的具體表現方法,不但能體驗出消費者的農村,更能表現出生產者農村的活力,讓「學在農業、美在農村、富在農家、樂在農民」發揮淋漓盡致。
(三)建立品牌行銷化
新農村將農業故事化、農村節慶化,自然而然農產品就品牌化,但品牌化最重要是行銷化,新農村就是一種通路,其農產品就是品牌行銷化。
品牌行銷化的觀念是建立特色,讓產品建立企業辨識系統,無論年老年少就是要一種品牌,它變成一種流行。但是最重要是要健康、安全、營養,讓消費者買得安心、吃得放心,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五、結論
建立新農村的目的,無外乎,是提高農民所得,並提昇社會地位;建立特色濃村,並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現代化,並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換言之,建立新農村的真諦是讓農民發財,讓農村聚財,讓農業滾財。
作者:廖樹宏
經歷:台灣神農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
誠農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前台灣農訓協會處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