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辞旧迎新,水稻专家颜龙安可谓双喜临门———2007年年底,他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一月初,江西省农科院召开科技奖励大会,授予他特别贡献奖,并奖励人民币100万元。
今年70岁的颜龙安院士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40余年,他选育的不育系“珍汕97A”是中国应用时间最长、选配组合最多、推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不育系水稻。
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公认的农业科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了实现让“人人吃饱饭”的理想,颜龙安和全国各地的水稻育种专家走到一起,立志攻下这个对全世界反饥饿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科研课题。
在进行“珍汕97A”第一次杂交试验的那天,颜龙安和同事从8时下田,在烈日下连续奋战7个小时,完成了300多朵颖花的异株授粉。一个月后,他们的收获是48粒种子,还有10万字的实验记录。
“珍汕97A”的选育成功,敲开了我国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大门,“珍汕97A”不育系的育成,在杂交水稻育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它为母本,配组出的后代中,不乏叱咤风云的“豪杰”。“汕优2号”是全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稻组合;而“汕优63”、“汕优10号”、“汕优64”一直是国家认定品种优劣的区试对照“标杆”。
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其中就包括颜龙安用“珍汕97A”选育的两个品种。历经35年的风雨考验,至今世界杂交水稻中还没有一个母本的贡献可与“珍汕97A”媲美,因为直到现在,她还在竭尽全力地为人类远离饥饿而“生儿育女”,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母亲”。
有人认为,颜龙安是个幸运儿,1972年育成我国首批“野败”籼型不育系而轰动全国时,不过35岁;1981年作为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的主要成员之一,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也刚过不惑之年。全国劳模、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连续25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多少荣誉集于一身!而熟悉他的人却知道,耀眼的光环背后,他付出了多少艰辛。
“高超的专业技能+包容的协作精神=人才成长的摇篮”。颜龙安就是运用这个公式,让他工作过的地方,成长起一批批的业务尖子。蔡耀辉、朱成、姚秋英……一个个名字登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榜,而笑得最开心的,就是默默站在他们背后的颜龙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颜龙安虽已年届七旬,但还有着年轻人一样火热的心,他准备再奋战十年,整合江西省的杂交水稻科研力量,冲击世界水稻超高产新纪录。(姜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