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江村是全国农村沼气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一五”以来,中央累计投入农村沼气建设资金212亿元,在中央投资带动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农村沼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规模不断壮大 综合效益显著
井冈山市是全国农村沼气重点建设县市之一。走进黄坳乡石角村,山峰满目青翠,河流清澈见底。可在过去,全村煮饭烧火全靠砍柴,水土流失严重。近10年来,石角村建起270余座沼气池,全村8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沼气不仅改善了环境,还串起了群众增收的“金链条”。厦坪镇菖蒲村以农村沼气为纽带,带动生态农庄发展,猪—沼—葡的生态模式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该村已建沼气池230多个,种植葡萄近200亩,亩产600斤以上,每亩纯收入2万元以上。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06—2010年,全国共建设户用沼气2200多万户,其中中央投资建设的户用沼气1200多万户。到201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户用沼气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适宜农户的33.3%,受益人口达1.55亿人;大中型沼气工程累计建成5042处,养殖小区等小型沼气工程建设2万多处,秸秆沼气工程、校园沼气等工程实现了“零”的突破。与此同时,沼气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国沼气生产工达27万多名,各类沼气生产和服务企业4000多个,实现年产值260多亿元。沼气建设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以来,中央共投资20亿元,建设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7.76万个、县级服务站50个,覆盖率达到75%。
一口沼气池能为农家带来多大的效益?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白金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从节能效益看,据测算,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85立方米,可满足3—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燃料需求,每年可节约薪柴1.5吨或节煤1吨,节电100千瓦时左右,节约燃料费300元左右。
从经济效益看,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为20亩耕地提供肥料,每亩节约农药、化肥支出100多元,施用沼肥后的农产品产量增加,品质也能提升。在南方推广的“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户均年增收3000元;北方推广“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从减排效益看,使用沼气的农户平均能省出1.5吨薪柴,相当于封育了3.5亩山林,保护了森林植被的同时还可减少15公斤二氧化硫和2.7吨二氧化碳排放。
白金明介绍说,目前全国沼气年生产能力为160多亿立方米(约为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3%),折合2500多万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万吨。农民使用沼渣沼液作有机肥料,可减少20%以上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此外,户用沼气实现了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则带动了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实现了养殖场畜禽粪污的“内循环、零排放”和向农民集中供气。
加大建设力度 发展“产业沼气”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投资力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户用沼气补贴标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在继续支持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建设的同时,加大向农户集中供气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支持力度,发展“产业沼气”,不断提高沼气发展的综合效益。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按照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农村沼气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农村沼气发展上规模、上水平,让更多农民受益。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协同配合,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中央补贴、地方配套和其他渠道资金,提高农村沼气建设质量和水平。在继续支持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向农民集中供气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和秸秆沼气工程的支持力度。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沼气发展还面临一些难题,如服务网点服务跟不上,服务管理机制急需创新等。而对实践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和做法,需要大力推广。延安市辰明沼气能源有限公司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建管结合、收费服务、肥气并举、循环发展”的服务模式,采取合同服务、减免收费、实行“三包”等形式,积极开展户用沼气建设、旧池恢复利用等业务。目前公司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6550份,服务覆盖行政村360个,服务农户扩大到1.1万余户。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门将着力加强沼气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后续服务管理,建管用并举,确保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的全面发挥。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研究建立对沼气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围绕沼气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加快技术转化,全面推进沼气产业化;进一步加强沼气国际合作交流,开展沼气工程终端补贴和先建后补改革试点,调动养殖场业主和社会资本投入沼气工程的积极性,推动农村能源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作者: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