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的背景下,“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怪圈却若隐若现。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又频频爆发,成为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此,一些专家提出或许可以通过农超对接等方式,减少中间环节成本从而降低菜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所谓农超对接,即农户与商家签订意向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便民店等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
早报记者亦获悉,今年3-5月,欧尚超市已先后采购了8万斤浙江台州的大白菜、10吨上海的大葱以及12万斤嘉兴海盐的卷心菜,以农超对接的形式帮助农民解决滞销问题。而在食品安全方面,为欧尚、麦德龙、乐购、华润等超市公司与其他食品相关行业提供第三方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艺康集团也走进公众视野。
那么,在流通渠道眼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怪圈?农超对接会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利器?食品安全的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早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欧尚生鲜食品部采购总监管晓萍,华润零售集团高级副总裁蓝屹,艺康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经理徐昇宏以及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请他们就目前国内零售行业在农超对接上的发展状况和食品安全问题作出分析判断。
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
规模受制于“农民没发票”
嘉宾观点:超市目前的农超对接工作带有很大程度上的惠农公益性,对农民来说,通过农超对接他们的收入至少可以增长10%-15%。
东方早报:目前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是怎样的一个链条?除农超对接外,超市农产品的进货渠道一般有哪些?
管晓萍:根据产品的不同,超市传统的进货渠道一般要经过4-6道中间环节,水果的采购链条相对简单,蔬菜则较为复杂一些。最长的采购链条是农民先把农产品卖给初级收货人,然后再送到加工厂,之后送往包装厂,包装厂销往小型批发商,批发商再送到大型批发市场,之后供应商从大型批发市场拿货,送往超市。
实现农超对接之后,中间环节能够大大减少。一般来说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其一是超市与农业合作社展开合作,农民只需将产品集中到农业合作社即可;另一种方式是产地直采,农民将产品出售给一些配送商或是类似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后者与超市进行合作。之所以实现农超对接后还要有农民合作社或是配送商这一中间环节,是因为如果超市直接向农民采购产品,他们无法向超市提供发票。
蓝屹:就一般超市而言,货源可能要经过农户——收购商——批发商等一系列环节,但是华润万家除了农超对接的直接货源外,还拥有自己固定的供应商,从而跳过了收购商和批发商的环节,除了部分块茎类的大宗蔬菜,如土豆等,有可能是外购的外,华润万家这些固定供应商的货源都是从固定的种植基地而来。
东方早报:超市目前的农超对接工作进展如何?
管晓萍:欧尚从1999年开始就在中原店和长阳店通过农委直接合作蔬菜。2006年开始尝试从原产地采购,从山东栖霞直接采购做了欧尚精选苹果,与昆山农场直接合作做了欧尚精选的蔬菜。2009年开始大规模的合作,发展了各个地方的特色水果,直接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问题,如南汇水蜜桃和西瓜、马陆葡萄、青浦的草莓等。2010年开始在蔬菜部门大批量做农超对接。
截至目前,欧尚直接采购涉及到4个部门,包括冰鲜鱼、蔬菜、水果、南北货等60多个品种,2010年直采销售额约为7000万元。
蓝屹:华润是商务部和农业部制订的首批农超对接的试点企业之一,也就这一两年而已,已在16个省建立了60个农产品采购基地。现在在卖场内自己基地水果的销售额占比已经超过了水果整体销售额的50%,从基地出来的比例远远超过50%。未来三年,我们规划超市内果菜、蛋肉的50%都是从自己基地出来。
东方早报:请以超市已实现农超对接的商品举例,对接之后农产品价格能降低多少,农民收入提高多少?超市自身的利润有无得到提升?
管晓萍:从进货渠道来看,一般每个中间环节的毛利约为5%,实施农超对接之后,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可以直接为农户增收10%-15%的利润,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有时农民的增收更多。
从超市的运营策略而言,生鲜产品的最主要作用是吸引消费者,拉升人气,所以并非赢利的重点部门,我们的农超对接产品以新鲜便宜安全的特色,来吸引消费者,因此基本将利润让给农民和消费者,超市只保证最基本的毛利,但是在“菜贱伤农”的情况下,我们要承担运费和搬运费,因此超市的利润反而是倒挂的。比如浙江台州的大白菜,嘉兴海盐的卷心菜,我们采购在20万斤左右,都是在没有考虑我们利润的前提下操作的。
建议设公益性批发市场
嘉宾观点:农超对接的总体采购比例达到15%就很好了,所以我认为能够更好解决“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这一现象的模式是农批对接、零批对接,这一模式在减少中间环节的同时,更具可操作性。
东方早报:在农超对接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具体困难?
管晓萍:农民的技术落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较弱,最终交到顾客手上的货品不能保证100%一样,商品化意识弱;再者特定产区产品品项单一,或是生产规模不够,没有办法满足超市大规模采购需求以及用最实惠的价格满足顾客对品项的需求。此外,农民的诚信度也需要提升,我们常常遇到农民坐地起价或违反约定将产品交给收货价更高的人的情况。
蓝屹:在农超对接过程中,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建立一个基地需要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组织农户进行培训、管理种植以及运输等,但这些工作谈不上特别难。
东方早报:现阶段农产品大规模实现农超对接是否可行,你是否认为农超对接是解决“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一个有效措施?
管晓萍:农超对接确实是有效的一个措施。农超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从而更好地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同时,减少运输成本,最终把更加优质和实惠的农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但是国内农产品产地比较分散,农民的生产规模很难满足超市大批量采购的需求,因此现阶段还很难大规模推广农超对接。
此外,我们认为造成“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现象的最主要症结还在于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提升。今年5月,我们从嘉兴海岩采购了大量当地农民滞销的卷心菜,一卡车的卷心菜大概价值1.2万元,但是运输到上海的物流费和搬运费就达到了3000多元。
周勇:由于中国农业过于分散,区域太大,大规模推行农超对接并不现实,对于超市而言,农超对接的总体采购比例达到15%就很好了。我认为能够更好解决“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这一现象的模式是农批对接、零批对接,即农民将产品卖给批发市场,超市再从批发市场进货。这一模式在减少中间环节的同时,更具可操作性。但目前国内的批发市场大都属于私人,因此较难实现有效对接,建议政府能尽快实现批发市场的公益化。
希望政府建供需信息平台
嘉宾观点:我们现在感觉存在信息沟通上的障碍。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平台,让企业与农民能够更好地互动。
东方早报: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农超对接的发展?超市从技术层面来说会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的发展?
管晓萍:我们现在感觉存在信息沟通上的障碍。比如上海市区的花菜价格已经达到2.5元一斤,但在崇明却只卖0.5元,无论是农民还是超市都需要分享得到更多关于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商业信息,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平台,让企业与农民能够更好地互动。
再者希望政府在技术上给予农民更多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农药的使用。此外,国家应提供第三方机构做检测和监督,并且给予标准要求,对于不合格的则取消合作社的资格。
超市可以有特定的人驻扎原产地,控制从生产到收货整个过程,并为农民提供包装、农药使用、采摘方式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保证质量,提高收货价格;超市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收货平台,并利用超市的配送能力,通过自己的物流,或者借第三方物流帮助农民把商品从产地运输到市场。此外,加强与各地区农委的联系,信息的互通,定期开展农展会,得到更多农产品的信息。
蓝屹:国家应该出台一些鼓励农超对接的配套政策,无论是针对企业还是农户,应该给予一些资金、技术及政策支持。目前社会关注较高的运输成本问题,确实增加了蔬菜的成本,如果国家能够针对农产品运输收费方面出台一些支持政策,将有利于农超对接的发展。
此外,我觉得如果农户和企业能够形成订单农业,就可以避免让菜烂在地里的情况出现。形成订单农业后,农户可以根据超市的需求进行生产,而不会盲目种植。国家在这方面确实应该作些调查,看看如何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
从超市技术层面上讲,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成品质量的管控,所以我们会对种植基地进行认证,形成一整套的标准化管理,对农民进行田间管理知识培训,从而使得农药使用可控并尽量缩减使用。
保障食品安全
需企业担负社会责任
嘉宾观点:要达到最大化食品安全,农场及食品相关企业方面还需主动负起自身拥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东方早报:你认为农超对接模式是否更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管晓萍:就我们而言,首先从源头采购,保障产品的追溯性;其次通过欧尚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合作商提供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再者在门店收货前进行快速检测,每批次取样检测农药残留合格后收货。
蓝屹:就农超对接而言,我们要对基地的周围环境进行评定,譬如周围有没有工业污染等,此外要对农药、兽药等的使用量进行管控,对农药使用时间以及蔬菜采摘时间都要进行管控。对于华润万家的自有品牌商品,会请第三方对基地进行认证。
东方早报:除了农超对接环节,超市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徐昇宏:其实我觉得除了超市的努力,还应该推动相关企业建设食品安全体系与文化。
我们一直在推动企业不仅要考虑到利润和价值创造,还应该考虑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最大化食品安全保障需要企业主动负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