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热带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总结我国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为保障我国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标准先行,于1999年以来开展农产品标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制订了一批热带作物产品标准,包括热带农产品农业行业标准42个和海南省地方标准2个,对象涵盖了主要大宗热带水果、坚果、香辛料和可食用花卉及其初加工品。
这批标准的制订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实施过程中,初步形成了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该体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通过实施促进了我国热带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其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999年前,我国热带经济作物标准不足300项,并局限在橡胶、剑麻相关的标准上,热带农业标准化无从谈起,严重制约了热带农业生产和热区产业结构调整。
1999年以来中心对热区乃至全国的230家生产单位和管理部门进行调查,涉及热带水果种植面积21万公顷,检测样品892个,检测项次9334项。近年来陆续发布的相关标准,很快得到了推广应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解决了热带水果企业生产缺乏标准依据的问题,推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培养了一支标准化队伍。
通过热带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热区热带水果的出口贸易。2003-2006年海南省在热带水果出口中,香蕉、菠萝及荔枝出口近几年稳中有升。香蕉从原来出口61万公斤到后来的1523吨。荔枝出口从2003年开始实现了零的突破,并由7.6万公斤到2006年的2717吨。在广东、广西、福建的热带水果出口贸易同样取得很好的增长势头。如广东省2003-2006年龙眼出口8900吨,荔枝2.3万吨,香蕉6.4万吨。
此外,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又保障了进口水果的质量安全。自2002年以来,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多次从进口龙眼中检出较高含量的二氧化硫。中心为此承担了《无公害食品龙眼》标准的制订,并得到国家质检总局采用作为入境检验标准。该措施实施后,在上海口岸最高一天退回二氧化硫超标龙眼达18吨。该标准的实施,有力地限制了国外问题龙眼的涌入,在保护我国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同时还保护了我国广大龙眼生产者的利益,发挥了技术壁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