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以来,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但由于化肥等农资价格的快速上升,农民种粮成本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了粮价的提升速度,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和人大代表纷纷要求“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如吉林省就建议将东北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定为0.95元/斤;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只有将早稻收购价提高到1元/斤,农民种粮才有钱可赚……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将明年新粮上市起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平均提高了0.1元左右,并加大对粳稻、玉米和大豆等当前主要农产品的收储力度。对此,国家粮食局一位官员表示,此时推出相关政策,一是稳定秋粮市场,二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那么,这0.1元的提价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呢? 有利于坚定农民种粮的信心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尽管这次发改委公布的国家临时收储的数量,对粳稻、玉米、油菜和棉花市场的影响还难以预计,但肯定会“对农民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全国食品网”咨询事业部经理傅铁信认为,国家临时收储价格有利于“提振农民种粮的信心”。10月17日,黑龙江部分产区大豆的现货报价为3000元/吨,江苏以南地区价格则基本在3120~3250元/吨。这些都明显低于发改委公布的国家临时收储价格3700元/吨。目前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已从最高时的5000多元/吨,跌至接近3000元/吨的水平。“如果国家再不出手,明年大豆种植面积一定会受到影响。”傅铁信说。 湖南株洲市粮食局调控科负责人钟宁认为,国家管理层的这一决定有利于遏制现在粮价下跌的趋势。今年株洲市早稻收购平均价格在每斤0.96元左右,目前的市场价格在每斤0.9元左右。根据该市粮食局的调查,今年上半年农民种植水稻的成本价为0.864元/斤(包括人工成本)。在他看来,如果在没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状态下继续下跌,很可能跌破这个成本价,损害农民的利益,致使明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打击而导致大量减产。 东方艾格粮食分析师马文锋对宏观市场的分析与钟宁如出一辙:7月份开始主要粮食的国际价格下降幅度超过50%,国内秋粮价格在近期存在明显的下行压力,国内粮食价格下行幅度达10%左右,预计在以后一段时间内粮食价格还将下行。如果此时不出台相关政策的话,预计明年粮食的种植面积将会下降。他认为,随着宏观经济面的转向,此时出台的收购价提价政策恰是政府为了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增产粮食的一个信号。 有利于平衡农民种粮的收益 据国家发改委产业所“成本快速上升背景下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课题组的专家计算,去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0300亿斤,这次每斤粮食收购价提高0.1元左右,农民将因此而增收1030亿元,折合每亩增收65元。但在一些分析师看来,国家目前公布的临时收储价格难以使农民种粮收益有明显提高,因此国家提高临时收储价格,将抬高农民对价格的预期,“惜售”现象可能会更加突出。 就大豆生产成本,龙马咨询公司总经理刘兆福算了这样一笔账:黑龙江大概有70%的大豆种植耕地是自家的承包地,这些农户不但不用缴纳租金,每亩还有50元的补贴,所以平均成本在1.05元/斤~1.1元/斤;15%的大豆耕地是流转包地,成本在500元/亩左右;还有15%的地属于国营农场,仍然需要缴纳承包费,算下来平均成本在1.85元/斤左右,如果按照国家收储价格,基本打平。 玉米市场也是一样。今年年初,中储粮在东北的托市收购价为国标二等1400元/吨,一等1440元/吨。但是根据吉粮集团对吉林农户的调查,由于化肥、种子、柴油等农资价格快速上涨,今年每吨玉米的生产成本增加了200元/吨。目前,在东北产区,新玉米由于水分较多,还没有集中上市。据中国玉米网统计,目前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格1516元/吨,其中东北内蒙古地区平均收购价格为1490元/吨,与国家临时储备玉米收购价格相差不大。 根据山东农业厅的调研情况,今年种一亩小麦的收入,除了成本是153元,这里面不包括农民自己的劳动用工;一亩小麦需要8~11个劳动工,如果按照目前农民工每天收入的平均数40元计算,就是320元。也就是说,如果不算补贴,农民种一亩小麦就要赔上167元的人工钱。即使小麦价格每斤上涨0.1元,按平均亩产800斤~900斤计算,农民种小麦仍然是赔钱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的情况下,13%~15.3%的提价幅度能“使得粮食的涨价幅度和其他农产品涨幅保持一致,使种植的农民比较收益没有恶化”。
作者:王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