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证在手,守信农户、商户、合作社经理人就可以按照授信额度随时支取1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贷款。山西省信用社系统针对不同的农户群体推广了3种小额信贷模式,实现了农民与信用社的双赢。目前,该省有216万农户拿到了贷款证,占全省农户的59.3%。
贷款证随着农户走
11月9日,记者在晋西北黄河边上的河曲县坪泉信用分社办公室的墙上看到一个木板,上面记录着坪泉村农户存贷款情况。坪泉村有农户1558户,除234户不够评定信用户条件外,其余1324户均已发证。截至今年10月底,有866户使用了贷款2386万元,平均每户27551元。对于2007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75元的河曲农民来说,这笔钱为一户人家解决了多大难题,可想而知。
记者在这块记录板上发现,坪泉村1558户中,外来户就有782户。他们的贷款占全村一半还多。
县联社理事长刘奋前解释说,近几年随着撤并乡镇、撤并学校、移民搬迁的行动,农民大举入城已成潮流,河曲县虽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但全县14万人口中已有10万人迁入城镇。就以位于县城边的坪泉村来说,782户外来户是在村内有自建房的,另外还有租房户近百户。对此,信用社也相应调整了机构,跟着农户转移下山。县信用联社营业机构扩大到25个,其中14个在县城周边。联社为几个类似坪泉这样的大村开办了信用分社,专门为一个村服务。考虑到农户进城后,以经商、运输、打工等为生,所需资金多,信用社特别规定农户持有的信用贷款证可随着农户走,走到哪里贷到哪里,同时授信额度从5000元提高到50000元,尽可能满足农户之需。
河曲县信用社与农户间形成了良好的信用关系。信用社敢放贷,农户归还守信,所以,这个县已经将81.2%的农户评定了信用户,信贷收回率和结息率分别达到96.4%和98%。
建市场联保信用户
在侯马市副食品批发市场里,孙全义算得上有资历有实力的人物了。他原是褚村村干部,15年前,他带领本村十几个人进城经商。经多年商场磨炼,他已经成了临汾市一带很有名气的白糖供应商。信用社了解到他一次调入白糖几个车皮,每次用款80万元左右,时间不超过10天,他的信用贷款授信额不够用,信用社就提前组织联保体,为他发放联保贷款。
侯马市信用联社理事长董新旺告诉记者,侯马市是山西的商埠。这个面积不大的县级市有37个不同特色的大市场,1万余户商户,80%是农民进城经商。侯马市信用社根据这一特点,重点扶持农民发展商贸业。他们和每一个市场的管理机构、个体工商协会建立信用评定组织,培育信用商户。授信额度提高至30万元。针对商户的情况,实行一户一策,不同的贷款额度和利率,促进商户之间的荣誉竞争和业务量竞争。他们从培育信用商户再扩大到建立整个信用市场。目前,他们已创建15个信用市场,有3630户商户得到了信用贷款支持,有5360户商户与信用社建立了业务往来,占全市商户总数的49%。
信用社扶持合作社
太行山里的榆社县是个只有13.6万人的山区小县,这里地瘠人稀,农民可利用资源极少,农户扩大再生产能力很差。2006年,榆社县信用联社新任理事长魏树斌上任后,采取与政府合作方式,全力扶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帮农民走联合之路。他们的做法是“合作社贷款、政府担保”。县财政拿出150万元注册成立专项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并将财政结算中心建立在县信用联社营业部,每年可为联社增加存款1亿元。信用社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己任。“帮生帮长帮发展”。也就是说,信用社利用自己的所长,帮农民建章立账,定制度,帮生产,甚至帮销售。信用社为合作社授信金额为10万元至50万元三个等级,合作社成员授信金额为2万元至8万元三个等级;合作社贷款在一般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下浮30%。在贷款对象上实行宜社则社,宜企则企,宜户则户的倾斜政策。
记者在榆社县文锁养殖合作社见到了张文锁,他和他的股东们争着夸信用社。信用社给文锁合作社贷款66万元,他们15个股东56户社员,一年可出栏生猪5000头,生产鸡蛋18000斤,增加纯收入300万元。另外,这个合作社组织社员建起17个38立方米的沼气池,使全村78户农户都通了沼气,办成了村委会办不成的事情。
在信用社的帮助下,全榆社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06年末的7家发展到目前的157家,固定资产总额达到3223万元,总产值达到5929万元,入社农户1901户,带动农户9980户,纯利润实现1328万元。其中,已在信用社建档的116家,得到信贷支持的53家,信用社累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9736万元,余额达到3825万元,占到新增贷款余额的73.71%。
作者:马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