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新起点上再出发 |
该资讯由: admin 编辑 发布时间为:2008/12/2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
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如何面对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海南的选择是: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这是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海南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
专业合作社帮农民卖瓜菜
“以前,担心辣椒种出来卖不掉,现在反过来了:担心辣椒种不出来。”张德春是海口市灵山镇官厅洋村农民,今天上午,望着地里三亩小辣椒,他一脸焦急。
张德春从1996年开始种辣椒,为把辣椒卖掉、卖个好价格,他曾经用平板车拉着辣椒到府城、到文昌去摆摊叫卖。因为辣椒难卖,村里人不敢多种;而因为辣椒种的少,运销商不愿在村庄附近设收购点,导致辣椒更难卖。多少年来,官厅洋村农民冬季不敢放胆种辣椒,村中辣椒种植面积一直没超过100亩。
这种现象,从去年冬天开始改变。村民自发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海口绿佳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给农民发放辣椒种子,然后包销种出来的辣椒。
“合作社在村头建立了冷库,随时可以收购村民种的辣椒。如果行情不好,辣椒可以放到冷库里存放。”张德春说,“由于不用再担心辣椒卖不掉,村民种辣椒积极性提高很快,去年全村种辣椒200多亩,平均每亩赚2000多元。”
在不久前结束的2008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上,绿佳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与岛外客户签下瓜菜2万吨订单,金额6500万元。
合作社理事长郭义群说,成立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后,农民可以进行简单分工,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每户农民不管种多少瓜菜,都要操心生产、销售、质量。现在,合作社已经开辟乌鲁木齐、贵阳、重庆、长沙等固定市场,每年订单有2万吨,瓜菜销路已经不用愁了,眼下工作的重点是保证订单完成。
海口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绿佳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解决了官厅洋村农民瓜菜产销难题,而且带动灵山镇及周边乡镇3000多农户种植冬季瓜菜,种植面积由前几年1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亩。
热带特色农业助推器
“改革开放30年,海南创新农业经营新机制,产业化经营从无到有,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大批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成为引导农民奔小康的‘领头羊’。”省农业厅厅长肖杰说,“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出现,解决了农民小生产与流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推动海南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热带农业发展,海南涌现的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主要有四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专业市场、公司+农民、行业协会+农民等。目前,全省共有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2500余个,带动农户60多万个,共建种植业生产基地460万亩、水产养殖生产基地24万亩,带动发展牲畜300万头、禽类4500万只。
海南大学有关专家指出,改革开放确立了家庭经营主体地位。但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家庭经营在农业产销上的劣势,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矛盾逐渐暴露。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涌现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后农业经营制度的又一次伟大创新,是对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的否定,是家庭承包经营适应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加快发展新型农合推动海南热带农业现代化
伴随热带高效农业发展,海南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各类新型农合组织整体规模不大、效益不高、产业链短,特别是联结农民机制有待完善、融资渠道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规范。
省农业厅厅长肖杰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南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新型农合组织,推动热带农业现代化。
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切实做到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建立一个种养基地,带动一方农民就业致富。
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列入立法规划。制定《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规范和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强化各种农业协会作用。对于协会培育品牌、制订标准、信息服务、营销活动、交流谈判等工作,给予适当的政策性资助。
增加对新型农合组织投入。建立“以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补、政府投入为导向”的投资新机制,逐步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支持力度,对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给予贷款贴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