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一村一品培育农村品牌
郭玉英是三亚市海棠湾镇椰林村人,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曾当选十七大代表、全国劳模。她在村里承包200亩荒坡,种上2000株芒果,低洼处挖塘养鱼,鱼塘旁边建养鸭场,创办了一个立体小农场,用智慧和勤奋的双手描绘致富的蓝图。每年仅芒果一项收入就有10多万元。这是三亚在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缩影。
庭院经济:在家门口就能赚大钱
“再过四年,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家的槟榔树就可以结果了!”望着屋前一片长势喜人的槟榔树,天涯镇布山上村青年村民苏小林兴奋地说。驻村工作队根据布山上村的实际情况,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槟榔种植业,并给每户村民发放近200株槟榔苗,村民们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房前屋后种满了槟榔苗。
一村一品:农村经济的“排头兵”
在海棠湾镇落根田洋旁边的大排沟里,到处可见鸭子觅食和农民饲养鸭子的忙碌身影。一位姓蓝的农民说,落根田洋水源足,养鸭条件好,一年至少能养两造,每造养鸭1000多只,能赚8000多元,他自己养鸭已有6年多了。2005年,湾坡村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充分考虑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以禽类种苗繁育为突破口,投入29.5万元创建村级鸭苗孵化场。目前,湾坡村养鸭户已达200多户,占总户数的70%以上。2008年全村已养鸭5.7万只,仅此项收入就有100多万元。
湾坡养鸭村、中那后农家乐、凤凰鹅仔村、凤凰槟榔村、岭仔兰花村、天涯玫瑰园、海棠芒果村……近几年,在推进文明生态村产业调整过程中,全市涌现出一批特色村,成为了产业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设施农业:发挥土地最大效益
2006年1000万元、2007年5000万元、2008年8000万元……仅从资金投入的力度,就可以看出三亚在发展设施农业上的决心。
近几年,在新农村建设中,三亚市委、市政府把“设施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要内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最差的土地发展效益最高的产业,有效推动设施农业大发展。
据了解,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示范辐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大棚设施栽培哈密瓜、甜瓜、西瓜、兰花等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加快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5万多亩。
(本报三亚12月2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