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弱势产业,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多敬而远之。但在海南,有一家银行却专门把目光瞄准涉农企业。进入新年仅半个月,该行就给涉农企业新放贷款3亿元。截至目前,农业发展银行海南分行给涉农企业贷款累计超过80亿元,成为推动海南热带农业现代化的金融力量。
半个月放贷3亿元
“如果没有农发行的这笔贷款支持,我们只有不断降价销售才能获得流动资金。否则就没有钱从农民手中持续大量收购木薯。”1月14日,海南白沙高地淀粉加工厂获得农发行海南分行贷款950万元。该厂负责人李学谷说:“每年木薯收购季节,流动资金都紧张。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产品销售价格走低,资金回笼速度更慢。”
2009年元旦后上班第一天,海南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翔泰公司从农发行海南分行获得2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这笔钱的主要作用也是收购农民养殖的罗非鱼和对虾。
“半个月来,我们加快调查审批速度,已经累计给木薯、罗非鱼、对虾、甘蔗等农产品加工的16个企业放贷3亿元。”农发行海南分行副行长莫壮才说,“这些加工农产品的企业,在收获季节如果没有流动资金支持,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正常生产,更为关键的是,出售农产品的农民可能拿不到现钱。”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特别是与出口有关的农产品,出口量也有所减少。但莫壮才分析,由于海南农产品具有独特的热带竞争优势和加工成本优势,金融危机对海南涉农企业影响只是减少短期的利润,并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农发行一如既往地看好海南热带农业。
4年涉农放贷80亿元
作为海南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海南分行从2004年起,立足海南热带资源优势,实施了以粮食购销、储备贷款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海南特色农业各为一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战略。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各项支农贷款80亿元。
农发行海南分行大手笔信贷支持涉农企业,不仅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加快农发行向农村建设银行转型。由于成功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发行自身获得极大发展,2007年实现扭亏为盈,一举摘掉了多年亏损的帽子。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有关人士表示, 涉农企业确实比较弱比较小,但正因为这一点,才更需要金融支持,同时,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翔泰公司的出口额2006年是2000万美元,2007年猛增到3200万美元,2008年更是达到5000万美元,从全省行业第九名一举跃升至第一名。为什么有这种跨越式发展?翔泰公司董事长刘荣杰说,农发行的信贷支持是关键。每年罗非鱼、对虾收获旺季,农发行都给翔泰公司大量流动资金支持。
莫壮才分析,信贷支持涉农企业风险确实比较高,但只要把握好政策、选准龙头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多赢。在具体操作中,该行主要把握三个相结合的原则:
一是信贷支农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为推动木薯、甘蔗产业化和区域化发展,该行每年确保3亿元的贷款额度支持南华糖业集团等7家企业收购木薯、甘蔗进行深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使木薯、甘蔗种植、加工一体化,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途径。仅木薯种植收入就使5万农户平均收入达到6000元。
二是信贷支农与做大做强企业相结合。该行支持的从事水产品加工的8家企业,连年跳跃式增长,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创汇的40%。
三是信贷支农与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模式相结合。农发行支持的海南恒兴、海南裕泰两家饲料企业产销量位居全省前列。两企业扶持的养殖专业户超过1万个,年出栏万头(只)以上的养殖基地近百个,有效推进禽畜养殖业的区域化、基地化生产,探索出一条银行、企业和农民共赢的发展新路子。
经过4年的探索,农发行初步建立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海南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运作机制。
做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柱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拓展农发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信贷支持。
省农业厅厅长肖杰表示,省农业部门将创新机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监管,创建农业重点项目库,规范做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各类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农业、农村、农民打牢基础、提供载体。
据悉,作为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海南农发行将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抓住机遇,拓宽信贷支农领域,争做海南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柱。
农发行还将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目前,一批涉农项目尤其是对我省农业产业升级、对地方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大项目如农村供水、农业综合开发、海洋水产工程,已经进入该行信贷支持的视野。
(本报海口1月17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