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郡县治,天下安。”
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单元,一市一县的稳定、发展、繁荣,对于一地一省乃至一国的长治久安作用巨大,影响巨大。
土地面积不大而拥有广大农村的特区省海南,市县的建设和发展,对全省的作用、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市县的发展状况、前景,对全省具有更为重要和特殊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市县经济的壮大,就没有海南全省经济的壮大;没有市县的科学发展,就没有海南全省的可持续发展。
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海南县域经济艰苦创业,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活力迸发的局面。特别是省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各市县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在“一省两地”和“两大一高”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加快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民生建设,在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和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的棋局中,积极作为,探索不止,亮点频现。
比如,2007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市县达到12个。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市县纷纷把财政增收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让经济发展成果及时惠及人民群众。
不过,勿庸讳言,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我省市县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缺乏后劲等问题,依然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县经济实力,激活市县经济活力,是进入发展上升期的海南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省委五届三次全会,站在海南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出了重大决策和部署。会议决定,将197项行政权项下放给市县,以大大解放市县生产力,提高市县发展的自主权和积极性,此举,为新一轮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市县发展鼓点正急,脚步铿锵召唤声声。奔向市县、奔向基层,成为党报人按捺不住的工作冲动。
从今天开始,本报采访报道组将一站一站逐个蹲点各市县,深入采访、重点报道各地党委政府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真招、实招、硬招,传递各地干部群众谋发展、促发展的真知灼见、鲜活经验。我们将采取多种报道手段,在见人、见事、见精神中,具体、生动、形象地把市县发展进步的精彩图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市县发展招招鲜”专题报道,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记者探招屯昌养猪经:120万元政府贷款贴息,不但启动银行1500万元贷款,而且带动农民1500多万元投资,实现了贴息小杠杆撬动民间大投资
村头即景:
卖猪归来细算账
每头净赚三百五
暖暖的夕阳洒在进村公路上,70多间整齐的猪舍在村道边排开,猪舍里七八头黑猪个个膘肥体壮,在降温器喷出的水雾下淋浴,享受着夏日清凉。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了屯昌县西昌镇加令坡村,这里是该县第一批养猪示范村之一。今年年初,屯昌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500万元,由政府贴息120万元向农民发放贷款,发展黑猪养殖。该村41户每户贷款1.5万元,共贷款61.5万元,靠着县里贷款,村里猪存栏量已达到了1200多头。
“王大富卖猪回来了。”村头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许多村民们聚集在村头大树下,正和村民王大富一家人热烈地讨论他们养猪的收获。
“这一批猪价没有上一批好,不过每头也有三百多块好赚。”王大富高兴地说。
“是吗?是吗?”性急的村民已经拿来纸笔,为王大富算起了致富经:这批7头猪卖了12500元,除去猪苗和饲料等成本,还有2500元的纯利,每头猪可以净赚350元。
“这算少的了。”王大富的妻子大笑着说,第一批出栏的8头猪共卖了14300元,赚了3500元,每头猪有400多元的利润。用养猪挣到的钱,他们不但按时付了政府贴息贷款的首期还款,还买了10头猪苗,又新建了一间猪舍。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盖一栋新房子。”王大富的妻子已经在心里计算着将来。“按目前这样的势头,适当扩大养猪规模,明年就可以为新房子备料了。”她望着村头的夕阳,眼里满是憧憬。
村党支部书记王广儒告诉记者,该村原来唯一的经济支柱只有橡胶,自从得到政府贴息贷款发展屯昌黑猪养殖以来,村民收入明显提高,促进了村民养猪积极性,他自己就养了26头猪。
“养猪前全村人均收入也就2800元左右,今年预计可以达到6000元。”王广儒算着全村的“养猪账”,脸上笑开了花。
像加令坡村这样的养猪示范村,目前全县有18个。至目前为止,该县共贷款扶持黑猪养殖农户1616户,今年上半年,屯昌黑猪出栏生猪12万头,屯昌黑猪养殖户总体比去年增加收入75%以上。
发展模式:
贴息贷款五户联保
“政府贴息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最大的效益是在促进当地特色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和打造特色产业的同时让农民普遍得到扶持,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屯昌县开发性金融合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光明说。
贴息贷款大大调动了农民投资养猪的积极性。据统计,县政府拿出120万元的贷款贴息,共启动银行1500万元黑猪养殖贷款,同时带动农民投资1500多万元。小杠杆撬动了大投资。屯昌县县长范高净这样总结说:“这是‘一贷带出十加十’的效应。”
为了保证贷款的合理使用,屯昌县政府成立了县信用协会,由该协会负责对县农业局、畜牧局和各镇党委政府提供的需要贷款的农户进行审核,发放贷款,并负责监督贷款资金的使用和回收。对于贷款户,县政府要求结成“五户联保”。互保组织由5户以上农户自愿组成,通过签订互保协议共担风险,互相保证归还贷款。
为了实现养猪规模化,屯昌积极扶持各养猪示范村成立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全县成立了20多个养猪合作社,“自从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各村统一规划建设猪舍,不但改变了脏乱差的局面,村民互相交流养猪技术,大大减少了养猪的成本。村民抱团闯市场,更提高了农民养猪的自信心。”西昌镇镇委书记郭桂珍说。
枫木镇罗案村委会加东岭村今年年初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全村总共有25户128人,原来每户只养猪2-3头,经济效益不好。成立合作社后,社员抱团养猪,今年贷款了37.5万元发展屯昌黑猪养殖,现在养殖规模达到了262头,户均养猪达10头以上。
此外,屯昌还拿出100万元建立起黑猪养殖“风险基金”。“风险基金”由养殖户自愿购买,县里给每头猪补贴10元,农户每头猪出资10元,如果在养殖过程中猪病死,县里将从“风险基金”里拿出一定数额的钱进行补偿。
屯昌县委书记江华安说:“农民养殖黑猪不容易,成本高、风险大,县委、县政府就是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多想办法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屯昌的发展。”
(本报屯城8月27日电)
屯昌黑猪渐成品牌
8月27日,屯昌县西昌镇加横村一农户在给黑猪喂食。随着该县养猪业的日益壮大,屯昌黑猪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品牌。本报记者宋国强摄
市场经济手段好!
吴斌
成排的猪舍、农民的笑脸、收获的喜悦,在屯昌采访农民发展养猪业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打内心深处感到欣喜。而通过政府担保和贴息的方式进行融资,扶持农民发展壮大黑猪养殖业的这条经验,更让我们眼前一亮,深受启发。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业要获得大的发展,只有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才能于困境的突破中,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是必经之路,其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又是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律。以往,有些地方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政府易于陷入盲目自信,并习惯于安排农民种这种那,养这养那。但是在残酷的市场面前,这种一厢情愿的“好心”往往得不到“好报”,物贱伤了农,产业伤了根的例子不在少数。那种大包大揽开场,两不讨好收场的做法已经一再被实践所否定。发展市县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不能简单地运用行政手段,而要更多地采取市场的手段,应当成为各地党委政府的一条共识。
屯昌黑猪以其肉质鲜美闻名全省,但长期以来受资金匮乏的制约,养殖业一直处于自发无序状态,更谈不上产业规模和效益。在充分摸清市场的情况下,屯昌县委县政府找到了撬动这个优势产业发展的杠杆——贴息小额信用贷款。县政府拿出120万元的贷款贴息,带动3000万元投资,成功解决了黑猪饲养产业化的资金瓶颈问题。在促进当地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让农民在被扶持中普遍受益。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服务职能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市场只接受市场的规则,与市场博弈,也只有运用市场的手段才能战无不胜。
作者: 于伟慧 彭青林 吴斌 特约记者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