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的一场杂交水稻新品种拍卖会上,超级中稻品种“两优1128”被“隆平种业”以1180万元拍得专属使用权,超级中稻品种“Y两优2号”也以650万元的高价被拍走。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天价稻品种,都是在三亚试种成功的。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三亚荔枝沟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见右图,程范淦摄),在这片培育出两大天价稻的试种地里,走访了在这里默默耕耘的科学家们。
试种亩产超1000公斤
“两优1128”产量惊人
基地位于当地某农场一个僻静的小院子里,门口挂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的牌子。
在这里,记者邂逅了昨天才从长沙返回试种基地的科研工作者石先生。他说,这两天可谓喜讯频传!15日在长沙举行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拍卖会上,超级中稻新品种“两优1128”和“Y两优2号”分别以1180万元、650万元被企业拍走,产生了中国杂交水稻新的“标王”和“榜眼”。
“由于阳光充沛、雨水充足、土壤肥沃,三亚成为新品种‘两优1128’、‘Y两优2号’的试种基地之一,试验田便在距离基地办公区不远的地方。”石先生说。
但遗憾的是,在位于农场大门附近的试验田,记者未能目睹水稻“标王”的风采。石先生说:“这两个品种的杂交稻每个品种的试种面积为一亩,试种期间每年12月下种,次年4月就可以收获。”
“别看种植面积小,但是产量惊人,‘两优1128’的试种亩产量已经超过了1000公斤,像在湖南隆回试种的理论亩产量就达到了1134.9公斤;‘Y两优2号’在三亚试种的产量也达到每亩880公斤,而普通水稻的亩产量也就四、五百公斤。”石先生一脸的自豪。
天涯沃土育硕果
两天价稻均在三亚取得突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两优1128”和“Y两优2号”水稻均是在三亚取得突破的。
“我在2004年10月份来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一名研究学员的身份参加到该品种的研发工作。”石先生说,“Y两优2号”的研发领衔人是邓启云老师。
经过一番周折,记者终于联系上了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邓启云先生。
据邓启云介绍,Y2系列杂交水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并在2001年成功研发出“Y两优1号”杂交水稻品种。2002年,在“Y两优1号”的基础上开始研发“Y两优2号”,后者比前者在株型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穗粒更加匀称饱满。“Y两优2号”则是从2007年开始试种的,最先是在湖南长沙进行小面积试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年年底,“Y两优2号”开始在三亚试种,成绩令人振奋———亩产高达754.74公斤。2008年4月,“Y两优2号”开始在湖南开始大面积试种,也取得了成功。
邓先生说:“这个品种的高产率非常稳定,适合推广。而且该品种杂交水稻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计划在2010年以前使该品种的亩产量普遍突破900公斤。”
粒粒稻谷皆辛苦
天价水稻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从开始研发“Y两优1”到“Y两优2号”杂交水稻,邓启云及其团队共10人花了近10年的功夫。
“每一个杂交品种成功的背后都是科研人员的辛勤汗水。”石先生说,要研发一个新的杂交品种需要经过杂交、试种、推广三大环节,至少需要数十名科研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努力5年,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到了试种环节,每个人都须更加谨慎。在试种过程中,科研人员常常要顶着酷暑、冒着雨下地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繁忙的时候一天要下地3次,甚至4次、5次。
“为了新的杂交品种,每个人的贡献都非常大。”石先生说,他们这里的科研人员常年往返于湖南、海南等省份的种植基地,每年仅有20天的假期,有时逢年过节都不能回家,而是要继续呆在种植基地里工作,非常辛苦。
而正是因为这种付出,石先生说,每当一项新品种研发成功时,他们都非常激动、兴奋。
本报记者 王红卫
(本报三亚9月1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