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交 会 网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海交会网 >>农业资讯>>冬交会专栏 >>台灣農村建設的體制設計與發展經

台灣農村建設的體制設計與發展經驗

 该资讯由: admin 编辑   发布时间为:2009/12/9 来源: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2009年两岸四地农业合作论坛论文集

台灣農村建設的體制設計與發展經驗
台灣神農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  廖樹宏
一、前言
 
    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於一九四九年轉進來台,農業政策係以為反攻大陸而準備糧食為主要目標。所以,早期台灣農業政策係以大陸型的農業政策為主體。日據時代,日本以「工業日本,農業台灣」對於台灣的農業建設已趨於完善,尤其是水利建設,戰前水稻生產量已達空前的高。國民政府來台以後首先改善地主與佃農的關係,以著稱的土地改革奠定農業生產的基石,其次改造農業協同組合稱為「農會」。
 
    台灣農村建設的發展歷程應首推土地改革的政策的推助,何謂「土地改革」,在台灣而言係於一九四九年實施「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其次是「公地放領」,再次是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此三種措施謂之。台灣土地改革貫徹執行效率卓著,造成農民對土地的愛惜,傾全力於土地密集耕作,造成立體耕種提高複種指數。為營造土地耕作的環境,並於一九五六年八七水災以後,開始進行土地重劃,以改變農民的作物制度。隨著經濟發展,輕工業的興起,農村勞力再推與拉的原理下被擠出農村,造成農村勞力老化與婦孺化,遂推動農業機械化,以解決農村勞力的缺乏。為了留住農村回流的勞力,擴大家庭農場規模乃於一九八三年推動「第二階段農地改革」,以低利貸款鼓勵購地增加經營規模。兩千年為準備加入WTO以及鼓勵休閒農業發展乃修正「農業發展條例」放寬企業及非農民可以購買農地,讓農地自由化。
 
    臺灣當局為貫徹農業政策的推行,除土地政策由公權力執行外,有關農村的資金融通,農業技術推廣與管理,市場的運作,保障農民的權益,全部轉交農會處理,對於農會的管理,特別賦予許多的權力,以協助政府保障農民的權益。所以,農會係以保障農民的權益,提高農民知識的技能,增加生產收益,改善農民生活水準,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現代化為宗旨。
 
二、台灣農村建設的體制設計
 
    台灣農村建設的主要設計理念是首先建立政府服務的溝通平台,亦即是農民與政府的橋樑,台灣當局利用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協同組合,並聘美國專家安德生重新整合,於一九五二年並正式頒布「改進台灣省各級農會暫行辦法」法規實施。農會成為農村建設的小金庫,資金不足政府可以隨時挹注,尤其是利用統一農貸活絡許多殘破的農村,並使其成為政府培養農村建設的人才庫,尤其是實施地方自治,許多的地方領袖來自於農村的培養。
 
    台灣當局利用農會的服務平台,由政策引導讓農村富起來,有關其中三項措施影響農村經濟最大,茲分述如次:
 
(一)建立農村養豬副業,善用農村資源:
 
    政府首先規定大養豬戶例如台糖不准內銷,內銷市場由農村小養豬戶供應,並由農會推廣好的品種豬隻,由農會供應台農牌飼料,建立家畜拍賣市場,由農會辦理毛豬共同運銷協助農民,讓利潤留在農民身上。養豬在農村成為農民的儲蓄副業,一方面將家庭廚餘餿水變黃金,一方面將水溝旁,田埂邊的土地善加利用種植豬的作物,另一方面又可製造有機肥料,其利益數得對繁榮農村貢獻最大。
 
(二)種植創匯作物,以提高土地複種指數:
 
    農民利用農地每年二期正產物收入外,在正產物中間的夏季裡作及冬季裡作,鼓勵農民種植黃蔴,亞蔴,薄荷,油菜等經濟作物,甚至鼓勵農民種植草菇、洋菇,由農會提供菌種,保價收購,讓農民有更多的農業收入;一方面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一方面提高土地利用的複種指數。
 
(三)建立客廳即工廠的觀念,善用農村剩餘勞力:
 
    農村農閒時期,為不讓農民離村,在農村附近建立農村工業區,將一些加工事項可帶回家作簡易加工,即興起客廳即工廠的觀念,帶動輕工業的發展,以善用農村剩餘勞力,並增加農民農場外的收入,而卻無須離鄉背井去工作。
 
    台灣農會除配合政府的政策推動,協助農村增加農業收入外,亦對農民營農業務,農村婦女家政業務,農村青少年四健業務貢獻,不遺餘力,分述如次:
 
(一)成立農事班:農會將農事小組的基本組織,因應營農業務需要成立農事作業改進班,以示範,觀摩,研習為主體,讓農民營農順利,並因應作物制度改變,又另行成立花卉班,養豬班,蔬菜班等等的產銷班,這是農會對農村貢獻的第一環。
 
(二)成立家政班:農會為建構美麗的農村家裡環境,由家庭主婦成立家政班,先改善農民的飲食習慣,由烹飪班開始,其次插花班,成長班,電腦班,生涯規畫班,慢慢改造農村家庭主婦的觀念,這是農會對農村基本建設貢獻的第二環。
 
(三)成立四健班:何謂四健,指的是手、腦、身、心四個H,為培養下一代的年輕農民,將農業的經驗觀念灌輸於年輕的農村少年,成立四健班,教授農業知識、生活技能、協助申請農業學校等等,提供農村少年的成長生活模式。
三、台灣農村建設發展的經驗
 
    農村是農民的生產基地,也是農民的生活場所,其產生許多的生活習慣、傳承許多文化,例如水稻文化,最典型是對米的珍惜與對牛的尊重,老祖宗為不讓農民隨便宰牛以減少耕作工具,告訴其子孫不能吃牛肉,否則破格無法當官,為讓大家能珍惜生產出來的米,告訴其子孫吃飯必須吃乾淨,否則容易娶嫁痲子的人,跟您一生。農村是農民生活的避風港,其必須是舒適無壓力,台灣農村從一九四九年到現在已將近五十年,其經歷五個階段,吾人主要於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民的移動情況,所產生農村應配合建設的經驗,說明如次:
 
(一)一九六八年台灣農村人口絕對數下降:
 
    農村自土地改革以後,所有農民投入所有勞力與資本後,造成農村經濟的繁榮,農民生活改善,但農村提供廣大的市場,廉價的勞工,便宜的土地,使輕工業慢慢發展,農村的勞力慢慢的移出,為追求更好的工作,改善生活品質,農村的人口絕對數下降,造成農村的老化與婦孺化,為使農村繼續發展,除依賴外流人口寄錢回來養家外,為不使土地荒蕪,委託經營、合作經營制度乃自然產生,而農業機械因應而生,土地重劃需求更待加強。
 
(二)一九七五年農村人口第一次回流
 
    台灣一九七四年面臨世界性第一次能源危機、經濟衰退,許多農村打工的工年輕人失業回流農村,農村的生氣重起,作物制度改變,農村新的房子興起,年輕人再度根留農村的課題,再度被政府重視,乃提出新農村建設的措施。
 
(三)一九八五年農村人口第二次回流:
 
    台灣一九八五年面臨世界性第二次能源危機,中小企業重新轉型,許多有志之士的農村青年,再度回流農村,本階段早在省府提出八萬農建大軍的政策口號下,建立「吾愛吾村」,「農村社區」的實質業已成型,尤其是農地重劃亦配合農村整建工作中,為擴大農家農場規模,實施第二階段農地改革,為留住青年農民從農意願,開始選拔傑出農家,傑出農村青年等活動。
 
(四)一九九七年農村人口第三次回流:
 
    台灣企業面臨國際化與自由化之競爭,必須尋求核心的競爭力,及面臨大陸的經濟發展的誘因,臺灣企業大量移動大陸珠三角投資,並形成一股風潮,許多不願離鄉背井的農村青年再度回流農村,發展具有科技性農業。所以,農業的加工業、設施園藝、生物科技興起使得農業成為另類新興產業。
 
(五)二零零零年農地自由買賣新農民興起:
 
    台灣面臨加入WTO與休閒農業的興起,農地允許自由買賣,農宅允許在0.25公頃土地中興建,提早退休的公務員與電子新貴,已將農村生產、農村生活、農村生態視為人生第二春養生的開始,農村開始興起節慶與博物館,有蓮花節、芒果節、仙草節、茭白筍節、鮪魚季、虱目魚節等等為農業添新的樂趣。
 
四、台灣農村發展的啟示與借鏡
 
    台灣的農村建設其可貴在於政府制定政策的正確引導,農會貫徹執行的配合,與農民自覺性的民主素養,讓農村完成階段性的建設,並無假外力的招商引資,讓其生產環境生態遭受破壞,也未建立農工商一條龍的服務。台灣農地使用的經驗首要為保護耕地,其次實施農地農有農用,最後開放農地農用容許休閒農業的發展。
 
    事實上,台灣農村發展能有今日的景象,其成功的影響因素有四,茲分述如次:
 
(一)正確的土地政策引導:
 
    為發展經濟配合農業發展,制定土地改革措施,實施第二階段農地改革,放寬農地自由買賣,讓農村循序漸進發展,保存農村傳統文化,使農村成為失業回流的收容所,降低結構性失業的衝擊性。
 
(二)建立農會成為農村發展的平台:
 
    政府強力輔導農會,讓其集信用業務、供銷業務、保險業務、推廣業務於一體,使農民有錢存農會,沒錢農會借;有貨賣農會,沒貨農會買;有險找農會,沒險農會買;有事找農會,沒事農會坐,使農會變成農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人云「信農會者得永生」,這使農會成為農村發展必須的工具,讓農會成為政府政策實施的白手套。
 
(三)成功的配合農村勞力移動發展農村建設:
 
    充分配合農村勞力移出與移入,當農村勞力移出造成人口老化與婦孺後,適時的發展農業機械與土地重劃,同時開始考慮農村整建工作;當農村勞力回流移入先行建立生產基地,讓其平穩軟著陸,安於農業生產;當第二次農村勞力回流移入就建立「吾愛吾村」的理念,以留村留農為主要訴求;當第三次農村勞力回流移入就建立「特色農村」,以節慶和博物館建立農村的集客力;當第四次農村勞力回流移入就「招商引資」建立新農民。
 
(四)建立農民亦師亦友關係培育民主素養:
 
    一般農民的知識水平低,接受新觀念的能力比較弱。台灣農會利用農業推廣工作與農民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使農民接受新的知識新的觀念,並且在地方選舉中建立農民民主素養,並以自己的權利,作為自覺的手段,讓農民願意建立新農村提升農村社會地位。
 
五、結論
 
    大陸的農村發展的背景與台灣農村發展的背景截然不同,大陸農村發展是利用農工商結合一體成為一條龍服務,容易造成農工爭地,且目前招商引資已影響農村的生態發展,不容易建立純農業系統發展,尤其是東南沿海工商業已成為農業的避風港,農業已成為工商業的供應鏈,不容易轉為價值鏈的地位。
 
    大陸已頒布「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宣佈新農村的措施,對目前的時機是恰如其分,但應先行評估其實施的步驟,對不同地區,有不同示範模式,在評估其推動效益成本之後,決定推動模式,才能因地制宜徹底解決三農問題。
 
 
作者:廖樹宏
經歷:台灣神農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
      誠農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前台灣農訓協會處長
图片资讯
最新资讯
·海南省政协委员、民革海南省 2022/12/30
·海南省政协委员、省农业交流 2022/12/30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管理办公 2022/12/30
·洲际国为(海南)农业投资有 2022/12/30
·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与琼中深 2022/12/30
·周大卫参加省政府就《政府工 2022/12/30
·海南省政协委员、省农业交流 2022/12/9
·海南省政协委员、省农业交流 2022/12/9
·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与文昌市 2022/12/9
·海南省政协委员、省农业交流 2022/12/9
·民革海南省委会常委、省农业 2022/11/24
·海南省政协委员、省农业交流 2022/11/21
·海南省政协委员、省农业交流 2022/11/11
·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昌亿洲 2022/11/4
·省政协委员、海南省农业交流 2022/11/4
热门资讯
 
·让咸水鸭名扬岛外的新农民( 2009/8/5
·海口食用油价格大跳水 批发 2008/11/24
·CCTV2011年度三农人 2012/1/12
·中央国家机关隆重表彰巾帼建 2011/3/8
·发展休闲农业大有可为——访 2010/7/8
·周大卫:让农民成最受尊敬职 2018/4/2
·刘泽汀:我与诺贝尔奖得主的 2008/4/16
·基本稳住,9月23日各香蕉 2015/9/24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 2012/1/13
·海南农垦割胶工人郑红芬:难 2009/9/28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 2012/1/13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影 2008/5/8
·上海农产品水果日度价格行情 2008/2/29
·北京新发地粮油饲料日度价格 2008/2/29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 2012/1/13
www.ta.net.cn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技术咨询 | 友谊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信息
 
电话:(0898)68560034、68560094、68554350 传真:(0898)68560034
电子邮箱:haaeorg@126.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金贸中路1号半山花园海天阁1268—1288室 邮编:570106
指导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农办 主管单位:海南省农业厅 承办单位:海南交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
协办单位:海南国为投资有限公司、海南省三农问题研究会
海交会网;中华农产品交易网; www.ta.net.cn
本网站最佳浏览模式 1024*768 分辨率    琼ICP备09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