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2009年两岸四地农业合作论坛论文集
台灣水稻的有機栽培研究
台湾中國餐飲學會 吴素真 理事长
前 言
近年來台灣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台灣民众所得的提高,台灣人之消費習性改變,對米食之品質要求日益迫切,台灣消費者希望能吃到「既好吃又安全的米」。而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與海南相似,台灣水稻生長期,容易滋生病蟲害,台灣農民往往施用大量之農藥,造成台灣的消費者對產品之疑慮。且由於台灣農村勞力缺乏及養豬農戶已經開始沒落,台灣農民對製作有機堆肥之習慣已改變,因此,稻作生產均依賴施用大量化學肥料,導致土壤劣變,間接影響稻米品質。
為達到台灣對農業之永續發展,及為後代子孫留下美好的生活環境,在台灣以水稻佔最大栽培面積情況下,實行有機栽培是為必要手段。水稻有機栽培生產原則上應以純有機栽培較適宜,即栽培過程中均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及及化學生長調節劑,以取信於消費者,並有利於產品的銷售。
種植水稻的準備工作
1.地點選定:
為達到清潔、無污染之目的,台灣水稻有機栽培田地點應選擇在田區四周無任何工廠或大畜牧場污染者,其灌溉水應以水質清澈,土壤質地以黏質壤土且土壤無污染或含重金屬為宜。同時為避免鄰田區施用農藥之污染,有機栽培田區必須毗鄰且可形成集團之栽培方式。
2.種植水稻的地力培養:
有機栽培首重地力培養,由於台灣稻田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偏低,因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極為重要,其方法 (1)為前期作水稻收穫時配合斬草作業,將稻桿切成10-15公分,曝曬2-3日,再翻犁入土中。 (2)水稻收穫後種植田菁或青皮豆等豆科綠肥作物。 (3)採用豆科作物輪作或低產期作休耕種植綠肥。
栽培管理
1.水稻的品種選擇:
適合有機栽培之品種應具有抗病、抗蟲及對肥料反應較為遲鈍之特性,且其產量具有一定之水準。台灣對推廣品種之各種抗病蟲性如表一。由表一顯示目前良質米推廣品種中,並未有抗褐飛蝨之品種,而對稻熱病之抵抗性除台梗4、 6、10號外,均具有不同程度之抵抗性,唯稻熱病之生理小種變化相當複雜,台灣各年度之表現亦不相同,宜加注意。各地區可依當地之氣候環境選擇最適當之品種。在台灣嘉南地區以種植〞台梗2號〞為宜,此品種具有抗稻熱病之特性,植株雖顯稍高,唯其倒伏不嚴重,可用栽培法控制。台梗2號有機栽培稻谷產量在85年一期作為 6.4~9.1t/ha,頗具高產潛力。因此不同品種在台灣有不同水稻品種的成功栽培。
2.育 苗方式:
為確保稻米品質,育苗用之種子應取自採種田。具有休眠性之品種,在第一期作收穫後立即供應第二期作育苗,常有發芽偏低及發芽不整齊之現象,應先以物理或化學方法打破休眠,以確保發芽正常。播種時應採疏播,以育成強健之秧苗。
3.整 地:
整地至少要分兩次,第一次整地時應配合有機堆肥(基肥)之施用,並將稻草或前作之殘渣應分充分攪拌,掩埋入土中,並灌水一次後排水,以促進有機物質充分腐熟。
4.肥培管理:
有機栽培必須依據土壤質地及肥力施用適當之有機肥料。因此在種植前必須先在田中逢機採取土壤樣品進行分析,以了解土壤中有機質及主要元素磷、鉀等之含量,以作為土壤管理及有機資材施用之依據。由台南地區85年二期作有機栽培試作田之土壤分析結果顯示,有機質含量在1.72~6.18%,有效性磷酐含量在123~1466kg/ha,有效性氧化鉀48~483kg/ha。
水稻糙米 100公斤所吸收之三要素氮─磷酐─氧化鉀分別為2.2、1.0及2.8kg 而施肥量之計算為:
吸收養分量─天然養分供給量─生草養份供給量
施肥量=────────────────────────
肥料吸收率(氮素50%,磷酐20%,鉀45%)
另一有機肥之計算方法為推薦要素量÷成份%× 1.5倍,可依其成分及水稻氮肥需要量(120~160kg/ha)計算每公頃有機肥之施用量。
各種禽畜堆肥期三要素含量以雞糞較為平均,而油菜籽粕氮素含量較高,因此可作為追肥使用。
5. 台灣稻田福壽螺防治:
於稻田進水口以篩網檢除以減少福壽螺進入田區繁殖之機會,早晨田埂四周發現福壽螺或其卵塊應予以檢除,若發生嚴重,可施用苦茶渣,每公頃約50公斤。唯此物質對蚯蚓及泥鰍等亦有毒害,因此應儘量避免少用。
6.雜草管理:
輪作田雜草發生之密度較低,因此有機栽培可利用綠肥輪作,以減少雜草族群密度。田間雜草(草母)以人工檢除。在灌溉溝渠進水口設置紗網,可阻隔雜草種子傳播,降低雜草族群密度。適當的水份管理並配合施用穀殼,可有效控制雜草,其方法為:插秧後保持湛水狀態,水深 5~7 公分,俟水稻成活至分蘗開始時每公頃施用穀殼4~5公頃,稻穀施用後停止灌水,使田水自然消失,此時穀殼已吸收水份而下沈至土面,再灌水即不在浮起,灌水時之水量不能太大,以免將粘貼在土面之穀殼沖散,而使土表裸露,導致雜草種子再次發芽。
7.台灣稻田病蟲害管理:
有機栽培由於不能使用化學藥劑防治,因此必須儘量避開病蟲害之發生時期,同時應保持稻株健狀,以增強植株之抵抗性。主要病蟲害在一期作有稻熱病、紋枯病及螟蟲,第二期作為褐飛蝨、紋枯病及白葉枯病。為增強稻株之抵抗性,可於分蘗盛期(約插秧後一期作約45天、二期作約30天)開始每星期噴施一次含有效微生物之糖醋液,每公頃施用量 800公升,施用時稀釋1000倍,茲將主要病蟲害之防治分述如下:
(1)胡麻葉枯病:避免採用砂質壤土或漏水嚴重之田區。有機肥種類應考慮三要素之平衡,避免鉀肥偏低。
(2)稻熱病:採用抗病品種,矽酸含量較低之水田,可施用矽酸爐渣,每公頃施用量2~3公噸(與基肥同時施用)。調整插秧時期,避免稻熱病發生適期(台灣在清明節前後)稻株過於幼嫩。有機肥之施用應適量,尤其氮素含量較高之有機肥應以分施為宜。
(3)紋枯病:整地分兩段,蓋平後用網篩將漂浮水面之稻樁等雜物撈起焚燒或掩埋,減少病原,水稻植株過份茂盛,或葉色過於濃綠較易罹患紋枯病,因此生育期之管理應設定安全栽培之產量,避免過多無效分蘗。在灌排水管理方面應採取輪灌方式。
(4)白葉枯病:目前尚無有效防治方法,唯有採用抗病品種。
(5)稻心蠅:近年來稻心蠅發生之情形,有愈來愈嚴重之趨勢,唯其為害均在生育初期,對產量尚不致造成太大影響,若發現被害應立即排水,以降低族群密度。
(6)縱捲葉蟲及二化螟蟲:縱捲葉蟲之發生與氣候有密切關係,在水稻生育中後期,若遇高溫多雨,則有利於縱捲葉蟲之生存。二化螟蟲對品種有選擇性,稻稈粗大者較易受害。若發生嚴重可噴施蘇力菌,稀釋1000倍,每公頃每次施藥量 2公升,或苦楝油400倍噴施2~3次。
(7)褐飛蝨:褐飛蝨為二期作水稻之主要蟲害,其發生嚴重時,可導致稻田整區枯死,即俗稱"蝨燒"造成血本無歸,通常大發生在每年國慶日(10月10日)左右,近幾年來雖然無大面積發生,唯 85年二期作由於颱風帶來之蟲口數增多,導致密度突然增加,部分疏於防治之稻田已發現整區枯死之現象。有機栽培對褐飛蝨可利用栽培管理,培養天敵(蜘蛛)及藥劑防治三者並進。褐飛蝨之天敵為蜘蛛,對若蟲之吞食相當驚人,每隻蜘蛛每天可吞食約 4隻褐飛蝨之若蟲,因此若生態平衡,褐飛蝨之密度不易增高。褐飛蝨之世代繁殖速度驚人,每隻成蟲可產卵,而其世代僅20天,唯其卵化率與水份(濕度)有直接關係,因此在栽培管理上應儘量避免田區積水太深,尤其在發生盛期,更應採取5~7天之輪溉,排除田間積水以減少卵化率。在水稻孕穗期應時常檢視褐飛蝨之發生情形,若發現每叢稻株之蟲口數在 5支以上,且田間蜘蛛密度低,無法使蟲口數降低時,則必須考慮採取藥劑防治。在有機栽培可使用之藥劑為苦楝精 (現代寶 Neemix 4.5)係由印度苦楝(Azadirachta indica)樹所提鍊,其主要成分為Azadi rachtin,其具昆蟲生長調節劑之功能,干擾昆蟲變異,使其功能無法蛻變為成蟲而死亡。對成蟲會產生拒食性並有抑制產卵作用。其施用方法為水稻孕穗穗期或褐飛蝨發生嚴重時施藥 2~3次,稀釋 1000~1500倍,用水量為每公頃600~800公升,採用動力高壓噴霧器,必須使藥劑達到稻稈基部,施藥時田面宜灌水約 3公分,施藥後隔天排水,才能發揮效果。本藥劑雖在國外已商品化使用,唯在國內尚未經委託試驗正式推薦,是否可宜使用,尚未斟酌。
8. 台灣稻田的灌排水管理:
有機栽培必須改變水稻終生均需水,重水之觀念,水稻在生活史中除成活期、幼穗形成期及抽穗期對水分需求量較大外,其餘時期對水份之需求量較少,應採輪灌方式,儘量保持田間乾爽清潔,切忌田面時常積水。在插秧後一期作約10天,二期作約 7天為水稻之成活期,在此時期為避免雜草之發生應儘量灌深水,以不含淹沒秧苗為原則,並配合稻谷之施用隨後即任田面積水消褪,至穀殼呈現乾燥時再灌水,此時以淺灌為原則避免沖散穀殼,失去抑制雜草之效果。其後均採5~7天輪灌一次,至最高分蘗期應力行晒田,其後除幼穗形成期及抽穗期各需灌深水約7天外,其餘均採輪灌方式。
經濟效益分析
有機栽培生產成本較一慣行栽培高出約19~56%,其主要差異在於有機肥之施用量及雜草防治工資。有機栽培在85年一期作之稻谷每公頃收益在 75,370~162,060元之間,均較一般栽培為高,但由於該期作氣候風調雨順,無重大病蟲害發生,有利於有機栽培,因此社團法人中國餐飲學會提供資料僅供參考,穩定之收益則有待長期觀察。
結 語
由於台灣環保意識之提高,有機農業為未來作物生產之新趨勢,水稻有機栽培在本省仍處於萌芽皆段,雖然若干試作農戶獲得令人滿意之成果,唯由於若干技術性問題如紋枯病、稻熱病及褐飛蝨之有抗防治方法正積極的研發防治方法,因此有機栽培產量受天候影響很大,缺乏穩定生產之保障。因此展望未來,仍有許多艱辛之路途要走,台灣農友們宜從小面積做起,積極吸取經驗。
當然海南與台灣氣候極為相似,然而對於海南未來的農業,吸收台灣經驗共創雙贏。謝謝與會的來賓 西元2009年12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