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亚5月25日电 (记者王红卫)这几天,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里一派忙碌。海南日报记者在这里了解到,目前该办正会同三亚科信局、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忙着起草《海南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建设方案》,争取国家和海南省、三亚市等各级党政部门支持,建设4万亩南繁科研试验基地和20万亩南繁种业繁制种生产区,组建中国南繁科学研究院,将南繁基地建设成为国家农业技术转移的国际中心。
据介绍,南繁是指全国各省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自1958年以来,每年9月份至次年5月间,利用海南省三亚市以及陵水、乐东两个县的部分典型热带气候资源,以及能满足动植物周年生长繁殖的优越生态条件,来此进行作物的基础研究、品种选种、种子鉴定和生产推广活动。经过50多年的发展,南繁基地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作物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在三亚发现举世闻名的“水稻野败不育株”的工作,更促成了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和大面积生产应用,对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家南繁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领导人视察海南时都认为,南繁具有不可替代性、全局性和唯一性等特征,是全国最大的、最开放的、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实验区。
为进一步加快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建设,打造“中国农业科技硅谷”。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着手制定《海南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建设方案》,争取通过省部共建和国家计划单列,建设4万亩南繁科研试验基地和20万亩南繁种业繁制种生产区,同时组建中国南繁科学研究院,将南繁基地建设成为国家农业技术转移的国际中心,实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成立50多年来,“跨越式”的突破性发展。
国家南繁办负责人说,建设4万亩南繁科研试验基地,不但可以解决目前550家机构的南繁试验农田需要,而且还可以满足未来新增大约300家机构的南繁试验用地需要。可保证大约30个不同类型作物的南繁育种要求,保证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鉴定的实验用地需要,每年选育新品种200个以上。同时新增就业2万多人。按每亩平均综合投资4万元左右,需要大约16亿元。
建设20万亩南繁种业繁制种生产区,按每亩平均综合投资1万元,需要约20亿元。建成后,可为100家种子公司提供稳定的繁殖基地,提供良种约3000万公斤,种植面积2000万亩以上,粮食增产10亿公斤以上,有效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组建中国南繁科学院,搭建南繁科研公共技术支撑与服务平台,可为在海南的全部南繁机构提供实验室服务,成为国内外南繁科技人才、成果交流合作与转移的主要平台。一期规划建设面积150亩,需要总投资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