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本网记者从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暨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十二五”期末,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要达到全国产地总面积的60%,产品数量达到7万个,产品总量占其商品量的40%左右,获证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力争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000件,初步建立起农产品地理标志可追溯制度和长效监管机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水平和对等保护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加快推动工作机构向地县两级延伸,分层次开展检查员和内检员培训,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数量充足的无公害农产品专业技术队伍,把整个工作系统练就成“体系健全、职能充实、业务精通、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力军。
会议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重点,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以树立国家安全农产品标志公信力为核心,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坚持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坚持改革创新与优化机制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导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颇具潜力的新增长点。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共认定产地58968个,其中种植业产地36251个,面积5194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按总面积1.3亿公顷计算);畜牧业产地16097个,规模540928万头(只、羽);渔业产地6620个,养殖面积299万公顷。有效无公害农产品56532个,产品总量达2.76亿吨,认证农产品约占同类农产品商品总量的30%。农业部已对外公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06个,其中535个获得农业部审核批准,予以登记颁证。无公害农产品年度抽检合格率平均达到98%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09、2010连续两年监测合格率均为100%。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将同步推进,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结构加快升级,为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提出了严峻挑战。整个工作系统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
会议强调,“十二五”时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紧紧围绕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中心任务,坚持保障消费安全、满足公众消费,坚持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引领、带动、示范作用,推进方式要由政府顺向推动向政府顺向推动与逆向执法监管相结合转变,工作内容要由单纯的符合性评价向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转变,积极扩大总量规模,着力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品牌公信力,全力推进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要以政府主导、协会运作、企业(农户)参与为主流模式,采取公益性登记、政策性扶持、产业化发展、国际化对接的发展方式,挖掘、培育和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促进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
会议要求,今年要集中精力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突出抓好重点产品认证、复查换证和园艺场整体认证,跟进健全完善制度规范;二是重点从加快登记、确保质量、开展示范创建和加强合作交流和技术研究四个方面加快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三是全面强化证后监管,在突出抓好产品质量监管和规范标志使用工作的同时,跟进做好应急预警工作;四是从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健全体系、增强能力;五是通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和强化工作宣传和品牌打造,构建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