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本网记者从农业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国已有340个县(农场)创建了479个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1.1亿多亩,生产总量6547万吨,对接龙头企业1256家,带动农户1686万个,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8.4亿元以上,2010年基地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马爱国在讲话时说,为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特点和优势,放大绿色食品品牌效应,增强绿色食品品牌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绿色食品事业的公益性,逐步改变以产品认证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实施“产业推进延伸”发展战略,农业部自200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了绿色食品大型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试点。七年来,全国绿色食品系统勤奋敬业、真抓实干,形成了规模化整体推进的格局,使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成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力抓手,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效益的新路子;推行“以品牌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实现了有效对接,强化了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改善和稳定了农企关系,成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以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为核心,以绿色食品品牌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有效地把“小生产”和“大市场”联接起来,把标准化与品牌化结合起来,把质量安全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发挥了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作用,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推行“保护环境、统防统治、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清洁生产方式,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马爱国指出,未来五年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寻求发展和突破的重要时期,公众和各级政府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积极培育和开拓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是关系绿色食品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和举措,是培育和壮大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和绿色食品管理部门要立足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大局,围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工作基点,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继续稳步推进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步伐,切实做大、做强、做实、做出特色,在夯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在农业提质增效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要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力优化布局,突出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城市郊区农业区、东部沿海农业区、农垦经济区五个建设重点,稳步扩大总量规模,突出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大、品牌响、影响广、效益好的示范基地;二要不断优化绿色食品基地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把粮食、油糖、畜禽、水产、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作为基地创建的主攻方向,优先发展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急需的原料产品,兼顾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着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升级;三要把示范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建设作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的根本任务,充分利用自身的标准优势、制度优势、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财政支持、企业投资、银行融资和社会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要做好与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工作有机结合,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有机结合,发挥出更大作用;要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快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大胆探索和创新龙头企业与标准化基地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基地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基地建设注入新活力;要加强服务指导,把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落实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田间地头,培训指导基地农户优选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要加大基地农技研发和推广力度,使基地成为新技术的示范中心、新成果的转化中心;要加强基地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促进基地产品转化增值;要加强监督管理,从维护绿色食品整体品牌公信力出发,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基地建设单位为基地建设质量第一责任人,按照“严格标准、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原则,强化基地审批、验收和监管工作,严格基地创建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严把审核关;要实施基地产品质量年度抽检制度,建立基地产品市场监察制度,强化公告公示制度和淘汰退出机制,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