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处于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海口从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北宋开埠以来,海口市随着海南的发展而形成相应的规模。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口市融汇在祖国历史的激流中,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脉搏搏动而涌动。海口于1926年建市,1950年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
【地理】 海口市位于北纬19° 57′04″-20° 05′11″,东经110° 10′18″-110° 23′05″。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西北面临海;东面隔南渡江与琼山市相望;南面、西南面分别与琼山市、澄迈县接壤。海口市陆地东起攀丹,西至丰南,两端相距25公里;南起苍西,北至大海,两端相距15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36.4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0平方公里,现城市建成区面积33.64平方公里。规划城市陆地面积1127平方公里。
【地势】 海口市略呈东西向带状形,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海积阶地构造为主的海成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47%,其次为风成地貌、火山地貌、流水地貌、人工地貌和生物海岸地貌等。全市主要为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郊和南郊海拔40—60米;北部为海成一、二、三级阶梯平原,标高2—20米。南部浮陵水附近海拔69.8米,为全市最高点。
【气候】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季风性热带气候,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225小时,辐射量为12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28.0℃,最低平均气温18.8℃,年无霜期346天;年平均降水量1691毫米,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年平均蒸发量1847毫米,干燥度1.08度,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3米/秒。冬季时有强寒流侵袭,带来短时阵寒;5—11月,时有热带气旋影响。
【土地】 海口市现有陆地面积236.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43公顷,林地4219公顷,城镇村庄用地8750公顷,水域面积2600公顷。土壤类型有7个土类,12个亚类,29个土属,54个土种。主要土种有黄赤沙泥土、薄有机质层中层火山灰幼龄砖红壤、滨海沙土等。其中砖红壤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1%。
【水系】 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穿过市区东部而入海。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5.05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南渡江流经市区的支流有海甸河、白沙河和横沟河。境内还有美舍河、五源河等小河流。有沙坡、永庄、美涯和那卜水库,总库容量964万立方米。海口市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网地带,地下水资源丰富,潜水分布广泛。地下承压水处于雷琼盆地,含水总厚度达200—350米,海口、秀英两段可采量共27万立方米/昼夜。地下热矿泉水处于琼北自流水盆地东北部新生代厚层,分布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植物】 海口市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主要植被包括分布于南部熔岩台地的矮灌草丛群落,分布于中部海积阶地的稀灌矮草群落,分布于北部沿海沙荒地带的热带滨海沙生群落,分布于海滨草滩的热带滨海草滩群落。天然植被主要为南方热带地区常见的野生灌木草丛植物种群。市区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由热带区系植物的各种栽培种组成,如桉树、木麻黄、樟树、相思、棕榈、橡胶、油棕、竹子和花卉等经济林和园林树种,以及龙眼、荔枝、椰子、杨桃、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果树树种。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高粱、薯芋类、甘蔗和各种蔬菜等。海生植物主要有江篱、拟石花藻等海藻类。海口市植物四季常绿,树木花卉有200多个科,1300多个品种。市区椰子树繁茂,素有“椰城”的美称。
【动物】 海口市陆生动物以人工饲养的禽畜类为主,包括猪、牛、羊、鸡、鸭、鹅、鹌鹑、鸽子、蜜蜂等。野生动物有野兔、穿山甲、龟、鳖、鹧鸪、蝴蝶和蛇等。水生动物有马鲛鱼、石斑鱼、带鱼、鲳鱼等100多种海洋鱼类,青鱼、草鱼、罗非鱼等30多种淡水鱼类,对虾、青虾、青蟹等10多种虾、蟹类,以及泥蚶、毛蚶、牡蛎等贝类。近年来,海口市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批优良动物种质资源陆续在海口落户。
【海滩】 海口市北面、西北面临海,海域面积5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海水平均水温25℃,最高34℃,最低17.2℃。透明度1米,最大达2米。浅海盐度29.6%-31.8%。大部分海底平坦,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近海水质富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60—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上百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约60平方公里。海口市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缓,岸线开阔连绵,沙细洁白,有假日海滩、白沙门海滩、西秀海滩、热带海洋世界、粤海铁路通道南站码头海滩等海滨风景区和游乐区。近海海水清澈,常年风微浪平,有多处较为适宜的傍岸泳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