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生产总值37.05亿元,增长5.4%;人均生产总值10120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2823元,增长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53.4%。
实有耕地 2.51万公顷。农业总产值47.3亿元(当年价),增长16.9%。种植业、畜牧业、海洋渔业等产业蓬勃发展。糖蔗工业产量49.61万吨,减少44.7%;粮食总产量11万吨,增长10%。其中,水稻制种面积1.8万亩,香蕉产量9.1万吨;畜牧业肉类总产量2.94万吨,增长6.3%。水产品总产量40.1万吨,产值29.8亿元(现行价),增长6.2%和10.2%。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投入资金3850万元,重点建设松涛波莲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盈土地平整,头发洋、冰廉洋农田整治等项目。共维修大小水利渠道1351条,全县新增灌溉面积2.7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6.9万亩;完成农村沼气池1823个。
工业总产值 3.58亿元,增长0.5%。糖业、制药、炼油、复混肥等工业生产不断发展。 制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3418.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8.4%;炼钢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90.1万元;炼油工业总产值929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倍;纸制品增长10.0%;食盐增长24.3%;复混肥增长22%;燃料油增长111.9%; 全年用电量 10602万千瓦时, 增长 20.3% 。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 0.9亿元,增长5.4%;货物运输量570万吨,增长7.5%;旅客运输量611万人公里,增长3.9%。 城乡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消费市场日渐趋旺。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77万元,增长10.1%;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7618万元,增长11.4%。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48617万元,增长8.9%,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7124万元,增长17.8%。 邮电业保持增长。 2005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不含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完成365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固定电话年末用户36050户,减少6.8%;移动电话年末用户66050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518户。
财政总收入 38758万元,同口径比增长25.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936万元,减少34.2%;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主要税收收入均实现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7亿元,增长7.4%,其中农业支出2158万元,增长13.6%;教育事业费支出7608万元,增长70.1%。农业、教育、科学、社保等项目支出实现增长。
社会发展
2005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按全省统一加浮工资的70%调整了工资标准,全年全县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12956元,比上年增长15.1%,是近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4元,人均支出4696元,其中人均消费支出3778元,衣着消费人均287元,医疗消费145元,文教娱乐消费305元,交通通信及其它消费348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23元,比上年增长2.0%。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47116万元,增长13.5%。 参保人数 9283人,比上年增长14%。2005年末,全县共有养老保险人数13903人,比上年增长5.2%;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5575人,比上年增长53.7%;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17人,同比减少82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13人,同比增加755人。
建成了文化公园、体育广场,如期推进江南小区、临江大桥、东城区开发建设。在乡村,乡村道路、防洪工程建设投入增加,全年新改建公路里程 55.7公里,防护工程4000立方米。文明生态村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在被龙卷风袭击的潭皇村废墟上高标准建成了文明生态村。
组织劳务输出 1368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75人。2005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3.9%,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达14022人 。
有普通中学 21所,小学206所,分别有在校生24731人和53376人。 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9.3%;适龄少年入学率87.3%,毛入学率96%; 初中升学率 92%,高中升学率58.4%。 不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试行公开选聘校长和聘任教职工。加强校园建设,新建校舍面积 37485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4500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积20780平方米。科技研究取得新的成就。
有医院、卫生院 25个,病床位65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99人,其中医生320人。卫生防疫人员98人。全县有卫生防疫站1个,专科防治机构3个。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11‰,婴儿死亡率13.97‰,分别比上年降低13.05和6.26个千分点。
有文化馆 1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报社1家。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6.3万册,比上年增加0.7万册。通有线电视村委会达42个,比上年增加2个。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005年末,我县常住人口为41.76万人,出生率为14.18‰,死亡率为5.33‰,自然增长率为8.85‰。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全县体育场馆共 255个,2005年建成了县体育广场和文化公园,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文体工作获得8个国家级奖项。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 2005年末,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4650公顷。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29.53吨,比上年减少19.47吨,工业废水、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分别为91.81%和86%。森林覆盖率达37.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