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县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出“无需抵押,政府贴息”的农村小额贷款新模式,解决了农民融资难题,从而促进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我县特色产业创产值1.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94元。今年上半年特色产业产值达4556万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养蜂产值1000万元;琼中山鸡产值3100万元;蚕桑产值216万元;灵芝产值50万元,南药产值190万元。
近年来,我县经过实践总结和分析,找准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结合县情实际,从全县土地资源看,经过多年的开发,占80%以上的山林地,除必须保护的重点生态公益林外,再靠林地开发扩张种植橡胶、槟榔、绿橙、浆纸林等来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为此,全县统一了思想认识,立足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做“山”字文章,在林下经济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大胆做“田”字的文章,按照“围绕品牌抓农业,围绕农民增收抓发展和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项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打生态牌,走特色路。除传统的橡胶产业外,琼中绿橙、琼中山鸡、种桑养蚕、灵芝、养蜂等特色产业已成为支撑我县山区特色农业和农民增长的新亮点,产业发展已凸显成效。
发展资金是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我县在总结以往小额信贷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实施的农村小额贷款模式,把小额贷款和发展特色农业结合起来,与农信社合作搭建起农村小额贷款融资平台,实施“农民贷款,政府贴息”的小额贷款模式,有效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问题。截止2008年5月底,全县共发放农村小额贷款1780户,贷款金额2230万元。政府贴息110万元,农户提前还款76户,还贷款金额60多万元。全县各个乡镇也出现不少依靠小额贷款发展起来的特色专业村、专业户,农村小额贷款使特色农业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如我县湾岭镇竹郎村村民陈业开去年5月份贷款2万元种桑树养蚕,净赚了1.2万元,到今年8、9月份就能全部还清,他将水田种桑从4亩增加到7亩。如中平镇上水村12户贷款24万元,饲养蜜蜂,全村38户家家户户养蜂,养蜂从60箱发展到2000多箱,全村养蜂纯收入48万元。如和平镇黎毛村13户农民小额信贷8.6万元。饲养琼中山鸡6800只,收入20.2万元,纯利润8.5万元,户均收入6500元。实践证明,“农民贷款,政府贴息”小额信贷模式的实施,切实解决了农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我县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好的成效。
实践证明,农村小额贷款虽然金额小,但在解决农民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上的作用极大。如我县和平镇的黎毛村和什运乡的番道村,农民饲养琼中山鸡由于没钱买饲料,乡镇政府急,农民犯愁,最后通过小额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又如今年1月,湾岭镇竹朗村25户农民通过农村小额贷款途径共贷款19.6万元发展种桑养蚕业,截止8月已获纯利9万元,平均每户3600元,收入较高的农户达到了5000多元。
琼中县的农村小额贷款工作把特色产业优势、政策倾斜、信用环境建设、金融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