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昌江县承担实施农业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项目”,机插试验示范效果十分显著,给该县水稻生产带来了新一轮技术革命。
一、水稻增产。该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先后在十月田、保平、乌烈、峨港等5个村庄,示范农户达332户,机插水稻示范面积2360亩,新增插秧机6台。水稻机械化插秧,采用定行、定穴、定苗浅插,实现了插深、株距和取秧量的量化调节,作业质量显著提高,既体现了直插、抛秧浅栽快发的优势,又解决了人工栽插高位分蘖的问题,秧苗有序分布,通风透气,光合作用好,病虫害少,抗倒伏,符合水稻生长特性,达到稳产高产的栽培目的。今年早稻经农机、农技部门的技术人员联手对峨港村机插示范水稻进行科学测产,其结果是亩产达到1314斤,比人工手栽或抛秧种植每亩增产100—150公斤粮食,增幅达15—23%。峨港村机插示范户符中义采用机械化栽插水稻已经是连续一年半时间了,每当稻子收成时这位老农都深有感触地对人们说:“联产承包后,我种植的水稻最多达到亩产800斤,有些时候还要少许多,没想到使用机械栽插效果这么好,亩产能产稻谷一千多斤”。示范户张周进一改往年的抛秧种植作法,全部采用机械插秧,同样每亩增产粮食15—20%。
二、农民增收。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减少拔秧、洗秧和大量运送秧苗工作环节,节省大量劳动时间,机械化完成一亩大田栽插种植用 时30—40分钟,作业费为40元,传统的人工栽插种植两人一天能完成0.8—1亩,雇工费为100—110元,机械工作效率是人工效率的15倍,平均每亩节本增收310元。迄今,全县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农户累计节本增收73.1万元。
三、有效转移劳动力。水稻生产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最细,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农民劳作最辛苦。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生产方式,一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近年来,昌江县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项目,实现了节约成本,增加粮食产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个从事非农产业。实践表明,这一科学技术是今后我县发展水稻生产见效最快的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