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激励下,儋州市那大镇加郎村的王志明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走上了农机创业致富之路。目前,他家拥有农机资产36万元,年均农机作业量近5000亩,农机服务总收入达50多万元,获纯利10多万元,成为那大镇白南管区农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王志明是儋州市那大镇白南管区加郎村农民,现年39岁。2003年,在受到临近村那大侨南农业机械化示范村的启示,王志明萌发了向示范村叶亚神农机大户从事农机发家致富的念头,但苦于没钱,又没有补贴,不敢大胆购买联合收割机,不敢从事农机创业。2004年,当购机补贴政策在全省铺开后,王志明抓住了这次创业机会,与妻子商量,决定走农机兴家立业之路,于是夫妻俩与亲戚朋友东凑西借,筹够了5万多元,购回了一台广联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成为我市第一个购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农机户。从此,他几乎每年都利用购机补贴政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5年来,共利用补贴资金5万多元,购进了一批农机具,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使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服务范围由简单到复杂,配套成龙。现在,王志明已拥有黄海金马354拖拉机1台、黄海金马804拖拉机1台、广联4LZ-1.5联合收割机2台,农用运输车1辆、旋耕机2台、三铧犁2台、重耙1台、收割机配件服务车1辆等,成为了儋州市白南地区的农机大户。
自2004年王志明率先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在儋州地区引进了第一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以来,他带头发展先进生产力,帮助白南地区农民实现“藏粮于地”、“龙口夺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几年来,在他的带动下,亲戚邻里王志新、王国义、俞海云、王建壮等都利用购机补贴政策走上了农机创业致富道路,使白南管区出现了“水牛下岗、铁牛上岗”好现象,基本上成了“无牛区”,改变了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耕作方式,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白南管区机耕面积达90%,机收面积达86%。
王志明和他的家人除了在本地开展作业外,还深入临高、琼海、东方等市县开展跨区机收作业,经过一年打拼,就赚回了第一台收割机成本4万多元,还清了所有借款。尝到甜头后,王志明每年都组建儋州跨区作业服务队积极开展跨区作业,投入10多台收割机,深入琼海、万宁、定安等市县开展“南征北战”,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和作业水平,解决了独户农机势单力薄作业难题。几年来,平均每台机收面积达700多亩,年均纯收入达3万多元,有的机手一天干足8个小时,纯收入就达1200多元,真是“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而针对过了三包期的联合收割机维修难题,王志明创新经营思路,2007年3月,他主动成立了我省第一个流动式收割机维修配送业务,开展便民服务,深入田头地角,为农民机手开展收割机维修服务。由于维修的机型较齐全,包括广联、沃得、福田、柳林、桂林6号等,服务及时周到,深受广大农民机手欢迎。流动式服务既为农民机手维修机具提供了快捷便利服务,又为自己的经营增加了一份收入。近2年来,已完成维修配送160多次,经营收入达18万元,纯收入达4万多元。
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业机械在白南管区得到广泛应用,劳动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对强壮劳动力的依赖强度降低,为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造就了一批象王志明、陈元芳、牛克政、叶亚神等儋州农机科技致富带头人,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了儋州市农民奔小康的步伐。目前,仅有农村劳动力1900多人的白南地区,就有800多人在当地从事畜养业活动,200多人外出打工,有力地支持了二、三产业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为外出打工的农民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使农民工在农忙季节不返乡,安心地工作,实实在在地增加了他们非农收入。 |